#女性參政的世代對談及前行
昨天晚上,很榮幸受到女書店的邀請,能夠主持「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座談會的第一場「婦運與民主政治的交會: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
這個場次名副其實邀請了4位 #跨世代女性參政者 對話交流:
#李元貞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苗博雅 MiaoPoya
大家的參與前後跨越近四十年,見證台灣女性參政歷程並實踐其中。整個座談會實在是太精彩了,感謝兩三百位與會者一起渡過了精彩的150分鐘。
#婦女運動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重要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性平運動」比較認識,但其實台灣發展性別平等,是從婦運開始的。
這場座談會世代傳承的意義格外重要,關心性別議題的各世代,可以直接由運動者的分享,了解婦運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含台灣成為 #亞州最性別平等國家 的歷程。
#女性參政所帶來的改變與意義
今天座談會主題是「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參政」只是其中一種實踐路徑。
女性參政不是只為了女人要平等的權利,而是一個女性邁向平權的象徵與過程。如果性別真的已經很平等,以佔據人口一半來看,應該要有一半的決策者是女性,但實際並沒有。
此外,女人參與公共事務,也會改變政治的結果。許多研究都看到,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會讓公共政策不一樣;因為女性會更關心和家庭相關的公共政策與下一代,例如托育、健康、照顧和教育。
#四起女性參政的重要事件
台灣在女性參政上有許多重要的事件,以下列舉我自己最熟悉的4起事件作為分享:
1️⃣1996年,彭婉如女士擔任婦女發展部主任時,成功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要求民進黨內各類公職選舉提名,保障女性名額佔1/4,這是歷史性的突破。
2️⃣2000年,當時婦女團體遊說了所有總統候選人承諾,當選後,女性內閣比例要1/4。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女性內閣比例21.4%,是首次台灣內閣女性超過20%(42位中有9位是女性)。
3️⃣2005年,修憲的關鍵突破之一是「不分區立委中必須要有一半的婦女保障名額」,這件事我自己有親身參與推動。
當時,立委要從「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我們提出實證研究,說明單一選區對於女性不利,所以做出要求, #成功獲得跨黨派支持。
這個關鍵改變,保障了全國113位立委中,即使區域立委皆無女性當選,至少還有17位女性能擔任不分區立委,佔整體的15%。
也因此,愈來愈多女性的努力與傑出表現 #能被看見(之前是連機會都沒有);連帶影響更多女性能夠進入國會,到我們這屆女性立委比例已突破4成,不只是有史以來最高,也是亞洲之冠。
4️⃣2016年,社會民主黨提名的區域立委,候選人中6位中有5位是女性,只有1位是男性,女性佔83%。
當時還有人質疑說:女性候選人這麼多,社民黨是不是厭男?但反過來,過往常見許多候選人提名多為男性時,卻鮮少遭受質疑。
#女性參政還要更往前
過去,婦女運動為台灣女性參政打下重要基礎。現在,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為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加性別平等的公共參與環境。
我在立法院,有兩個相關的修法提案:
🍀 內閣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的修法草案:
台灣在2007年就簽署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公約),其中第23號一般性建議便指出,女性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的比例應達30%至35%。
我已提出「行政院組織法增訂第十二條之一條文草案」,希望台灣的內閣比例,#任一性別不得低於1/3,本草案已於去年9月一讀通過。
🍀 政黨補助款5%培育多元人才參政的政黨法修法草案:
促進女性參政已是國際潮流。以韓國為例,2004年起,政府對各政黨所補助的經常費之10%必須用來促進婦女參政,約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2.5%。
台灣應參考南韓培育女性參政之作法,培育多元族群(含女性)參政人才制度性的財源應更加擴大。因此我將提案,建議「多元參政人才培育」費用比例,應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5%。
#座談會精彩分享摘要
昨天4位重量級與談人以及1位神秘嘉賓的精彩分享及回應,我就自己印象最深的點盡量摘要,希望能為這場豐富座談留下一些紀錄,也跟大家分享:
🙋♀李元貞
1982年婦女新知雜誌創辦人/台灣婦運先驅/淡大中文系榮譽教授/《眾女成城》作者
20世紀7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興盛,人權觀念開始被提出,但當時很少討論兩性平等,也缺少對於婦女議題的重視。
所以我和好幾個婦運夥伴就在80年代婦女新知基金會知基金會,把全台各方面的婦女議題,包含兩性平權、女性各類議題(婚姻、家庭、就業、參政等),一方面研究,一方面提出主張及批判,讓社會能夠看見。
我在威權時代做婦運時,常常被人家罵說:「你那什麼問題啊?!女人都已經有婦女節了,台灣哪裡有什麼兩性不平等?!」等話語。
也因為我離婚,所以那時大家就說:「元貞就是因為離婚,心理有問題,一天到晚要講兩性平等。」
當時的我面對人家這樣說,就覺得更要去提兩性平權;當人家說婦女哪有什麼情慾好談時,我就更要去談。
婦運的努力從早期,一直到後來好多婦女團體紛紛成立,推廣各種不同面向的婦女議題,真的愈來愈好。
當然推動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競爭與辯論,例如早期提出的婦女就業較無爭議,後來情慾部分的爭議就比較多。但整體來說,現在整個社會對女性權益愈加關注與提升,尤其是年輕人,對此我相當開心。
🙋♀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2001年創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2018年教授退休/2020代表台灣基進參選不分區立委/現任台灣基進黨 性別發展部 顧問
今天的主題「眾女成城」雖然是「女」性為主,但這之中也有男性的參與。
元貞寫的《眾女成城》這本書中就有提到,早期消基會的創辦人之一柴松林,每次婦女運動時,他就是一個白髮蒼蒼的男人站在一群女性中,跟大家一起遊行與支持。
有人會說你們都不包括男人,我覺得不是,重點是以女性為主體,任何支持性別平等的男性,也都會是我們的好夥伴。
談到女性的參與,公共事務的認定應該要很寬廣,我們的發言、開會、上街遊行、課堂教學、在外演講或寫書等,這些都是公共事務;我們不應該只將參選和擔任公職當成參與公共事務。
例如當時劉毓秀堅持要從母姓,這個行動和發言就改變了大家的思考,去反思為什麼姓一定要用父親的姓?為什麼不能用母親的姓?
另外,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1983年的暑假,我和婦女新知的夥伴聚在一起,大家開會討論 sexual harassment 這詞要怎麼翻譯?後來決定要翻成「性騷擾」;隔年,華航空服員做身體檢查時遭到醫師性騷擾,這個詞就開始有意義、成了公共議題。
🙋♀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黨召集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會理事長
為什麼歐巴桑會參選?一個是身為小民的不服氣,另一個是做為一位女性的不服氣。
不久前富比世雜誌指出,女性在領導國家時,比較具有公開透明、當機立斷、富同情心、鼓勵對話與交流等特質,也使得許多國家遠離新冠肺炎的疫情威脅。
我們很希望女性能夠帶進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為父權文化其實影響我們生活各個層面,也影響了政治的場域,比方說逞凶好鬥真的是唯一的樣子嗎?
2018年時南部還有男性議員的候選人,看板設計是把自己和金正恩的照片併在一起,然後下標說:敢說敢做敢爭取。
但其實民意代表不只是爭取福利,更是要喚起民眾的參與才對。且這個照片雖然下面寫了「傾聽民意」,但金正恩這個人物本身就和民意有所衝突。
當然,我們也不能認同女性候選人穿著結婚禮服下標說要嫁入議會。
我們的參選是希望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包含女性帶來新的政治文化、更多的對話、溝通、同理.以及讓這個政治不是一個金錢的競賽。推動參政平權,支持更多女性和一般的小民能夠進入政治場域來為大家的生活帶來改善。
🙋♀ 苗博雅 MiaoPoya
台北市議員
我自己剛好是在解嚴的1987年出生,我等於是大家努力奮鬥下的受益者,如果沒有先前二、三十年大家努力做的倡議和教育,今天台灣是不會進入到讓像我這樣子的一個人選上議員的時代。
過去二、三十年,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了一件工作,就是台灣性別平等法制工程其實是做得相當好。
尤其是我有時候跟其他亞洲國家,例如香港和日本的朋友經驗交流時,他們常提到台灣有一些在亞洲相當亮眼的數字,比如說女性國會立委的比例、女性政治人物的比例、婦女的就業率及勞動參與率等等,他們常問說到底台灣做什麼麼才有今天的成果?
我認為過去大家努力推動各種法律制度,顯著提升婦女與各種性少數、LGBT族群的法律地位以及國家公權力的保障,這點非常重要。
包含《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防治法》等等,正因為台灣有這些相對完整的法律保障,讓我們的婦女不管是在職場、家庭,或我們現在不斷培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在學校內,都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更自由地發展自我。
🙋神秘嘉賓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從現任各級民選政治人物的女性比例:
總統100%
立委41.6%
縣市長31.8%
縣市議員33.7%
村里長16.6%
就可以看到,和我們很驕傲的立委及縣市議員女性比例相比,女性村里長的比例相對很低;且在我們推女里長運動前,更只有13.9%。
保障名額帶來了正面的效應,讓許多女性的亮麗表現被看見,讓愈來愈多女性被提名;但在保障名額制度無法執行的村里長層面,則必須要婦運的陪伴與支持。
2016年的資料顯示,社區女性志工的比例有69%;但女性村里長只有14%、女性社區協會理事長只有19.3%,都不到1/5,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現況,必須要系統性的改變。
--------
以上是 女書店「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的首場摘要分享,接下來還有6場次。
下一場接棒的是10/8(五)晚上,由紀惠容監委所主持的「女性身體自主權與社會保護機制」,相信精彩可期,請大家持續關注女書店臉書,報名參加!
婦女運動四十年的歷史,讓我們看到,改變是可能的!
我也會在國會繼續推動修法與政策監督,讓台灣成為一個讓所有人不分性別與認同,都能平等自在生活的地方!
「中文系各校比較」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討論] 中文系比較-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各校中文/國文系的差異和特色~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橘子逐夢- 文學院大解密(中文系、華文系、臺文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中文系分數、文學系大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中文系分數、文學系大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暨南中文評價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中文系排名dcard的評價費用和推薦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中文系各校比較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中山大學中文系ptt - Iaf25 的評價
- 關於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第10講葉凱蒂(美國波士頓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系教授) 的評價
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選擇當華師》
之前Grace 的開放問答
有網友問我來美國後
為什麼不做之前台灣做過的工作
人到中年還要辛苦轉行當老師
這問題的答案其實很單純
下面用複雜的方式解答一下
先來說說Grace 的職業生涯吧
簡單來說我年輕的時候
傳統 早婚 覺得人生就是以先生工作為重
同時也是一個很不會想的人
沒有目標 渾渾噩噩 隨波逐流
抱怨現狀卻又不願意做改變
聚焦於雞毛蒜皮的小事 小確幸
而不懂得看大方向
把自己平庸的原因歸咎於別人
而不是反省自身努力不足
以下列出Grace 做過並且有賺到錢的工作
早期我中文系畢業 因為沒專長
為了賺錢什麼都試著做
後來發現自己還算可以寫作
就在文案/企劃界工作了十年以上
直到到美國還繼續接台灣的廣告公司的案件
到我找到第一份正職工作才結束
以下是大學時的工讀工作
1. 牙醫助理(遞器械、掛號、key in 病例)
2. 寵物店小姐(上貨、洗貓)
3. 中文家教(當時時薪150)
4. 某大KTV接線客服
5. 教科書公司輸入員
以下是台灣畢業後在台灣的工作經驗
6. 某知名樂團教材研究部職員
8. 商業廣告公司文案
9. 不動產廣告公司文案
10. 某候選人競選廣告文案
11. 補習班閱卷老師
12. 上櫃建設公司行銷企劃
13. 某藥局店員兼司機
14. 不動產廣告公司行銷企劃
15. 某安養中心掛牌照顧服務員
以下是在美國讀書至畢業後的工作經驗
16. 卡森紐曼大學graduate assistant
17. 比爾頓國小FFF teacher
18. 音響公司財務平台資料庫維護
19. 雷諾爾郡substitute teacher
20. 艾文約克高中world language teacher
21. 繆思博物館 playologist
22. 民航局education offer
23. 美國兒童中文家教
從就業軌跡可以看出來
Grace 非常努力的賺錢
也不排斥多方嘗試
但來美國後唯一的不同
就是Grace 因為婚變
終於開始明瞭
自己的人生/職涯不該依賴別人
不管為任何人付出時間成本或是金錢/精力
都是自己思考後做出的選擇
沒有什麼誰欠你的問題
如果會不甘願一開始就不要做
更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他人身上
在現代社會中不見得人人都會感恩
因此 求人不如求己 有什麼目標
不如自己去努力比較快
畢竟人跟錢財會因為種種原因離開
自身的教育/經歷才是自己的優勢跟資本
也是別人唯一拿不走的東西
而當剛成為為單親媽媽的Grace
清楚知道在台灣的收入
養兩個小孩生存不下去
不離開台灣只會發生以債養債的慘劇
於是想著要到對單親友善的美國重來
接著想著在美國要怎麼賺錢才好
也明白自己的中文文案企劃技巧在美國行不通
因為我的英文能力沒有非常好
況且Grace 沒有美國工作簽證
無法合法直接找工作
於是Grace 決定拿學生簽證闖蕩
既然要當學生那就重新找個專業重來
Grace 不知哪裡看到美國缺老師跟護士
護士離我之前的專業比較遠
要背很多專業名詞
即時口說能力要很強
況且要輪大小夜班
在單親且美國舉目無親的狀態下
根本無法兼顧小孩
老師是一個可以有穩定收入
可以切合小孩下課時間和寒暑假行程的職業
而且「聽說」門檻不會很高
當時的Grace 就草率的決定
既然我是中文系畢業
應該可以成為一位華語老師
於是Grace 就跑去上華語師資班
上完華語師資班
發現只能經過教育部短期選派到美國
一年後就得歸國
這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要在美國重新開始
接著Grace 開始研究
發現要當上美國公立學校的老師
必須經過類似台灣的教育學程訓練
以及實習 考照等歷程
於是Grace 就決定申請研究所
來美國長期奮鬥
後面就是各位都熟悉的故事啦!
圖: Grace 繼續為未來努力中,暑期博士班的課還是拿到A+喔!大家跟我一起努力吧!
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改變生命緯度,命運自然會變好]
(職場易經筆記-16)
這兩天斜槓學生傳來網路上的一段話:
「錢的背後:是事,
把事做到了極致,錢自然來。
事的背後:是人,
把人做好,事自然成。
人的背後:是命,
把生命的緯度修好,自有好命。
命的背後:是道,
有一顆助人的心就是正道。」
對於中間第三段,把生命的緯度修好,自有好命,我深有所感。尤其是在職場,沒有一天不是風雨交加,我們的心難免跟著起起伏伏﹑動盪不安,甚至各種情緒交雜,或委屈﹑或憤怒﹑或怨懟……這時候我們會覺得每一天都很苦,苦到不想上班。這是生命的緯度使然,它決定你我是好命與否。
而易經,能夠協助我們找出生命的緯度,人生過得簡單輕鬆。已故台師大教授曾仕強說:
「讀易經的目的,是心易,用你的心改變你的命運。」
心指的是觀念,觀是你怎麼觀看﹑念是你怎麼思想。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看到的﹑想到的都不同,心情感受自然大不相同。如果我們看到的是苦﹑心裡想的是苦,天堂也會變地獄。因此易經講修己,端正自己的觀念,就會好命。但是它不同於西方說的往好處看﹑往好處想,反而是要我們直視苦,練習與苦相處。
所以好不好命,最終仍然是自己在主宰。但是有關好命的觀念,多半來自父母,讓我們無所察覺﹑無所遁逃。這一點,我深有所感。自小母親經常指著這個人說他好命﹑指著那個人說他壞命,而好命或壞命看的是家境是否寬裕﹑日子是否舒適。而我從小家境差,便有一個根深柢固的觀念:我的命不好。
到了學校讀書,在四十年前,存在著不少迷信,比如看腳趾頭樣子就猜你將來命好或壞。其中有一個說法是頭髮粗硬的人,不如頭髮柔細的人好命。偏偏我的頭髮粗硬,這更加深這個命不好的形象認同,讓我有揮之不去的沈重感:
「人生好苦,而我逃不掉。」
即使我讀名校﹑在大企業任職﹑表現優異,我都無法抬頭挺胸走路,這也造成我不敢多說話﹑無法自如表達意見,自卑感很重。這對於旁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一件事,而我也不明白的一個盲點。直到讀了易經,道理通了,逐漸地能夠拋開這些錯誤迷思,終於能夠看見自己﹑接納自己,並慢慢超越自己。
足見心很重要。而心指的是觀念,重新看自己﹑重新想自己,並且正確地對待自己。這就是修己,重新端正觀念﹑調整生命緯度,為此曾教授又說:
「修己好的人,命比較順。」
讀易經,是一趟生命印證的旅程。易經有64卦,卦與卦之間都有關聯,所以它是千變萬化,讀通了之後,就會明白人生很多的現象,也會悟出很多道理。可惜的是即使現在大學讀中文系,都少有讀易經。我們學會很多技能,可是在職場仍然無法發揮﹑開心不了的時候居多,主要還是未能參透各種職場現象所致。
其中,易經可以一對一對地讀,幾乎可以解釋很多現象的前因與後果,但是它們又周而復始,無法說誰是因﹑誰是果。而易經分為上下兩經,上經主要是講天地自然現象對人的啟迪,最後兩卦是第29坎水卦﹑第30離火卦。一個水,一個火,這兩卦放在左右隔壁,說明的是—
人生,本來就是水深火熱。
也就是說,我母親自小給我灌輸的是錯誤的世界觀,她以為的世界應該是天堂,無風無雨,而住在天堂裡的人一生未曾遭遇風雨侵襲,就是好命﹗也就是公主命。我為什麼心裡苦?因為我從來沒有一天當過公主,怎麼努力也無法達成這個夢想。但是易經不同,它說人生是戰場,我必須是個勇敢的戰士,而事實上我們誰不是戰士?所以—
我接受了自己,以及這個命運。
從此我釋然,不再心裡苦,因為戰士是來追求體驗與成就,每次難關來了,就是挑戰來了﹑機會來了﹗需要做的,不過是拿出本來就最擅長的本事,迎戰﹑突圍﹑致勝。當我們將生命緯度從公主,移動到戰士,看到的世界不同,它不是庭院深深的城堡,而是生機蓬勃、熱血沸騰的戰場,而事實證明這才是我們的歸宿。
坎卦是水,遇水則險,坎卦的精神是「習於艱難」,說的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練習與艱難相處。當我學到坎卦之後,只要遇到困難,便在心裡默念四個字:「習於艱難」。很奇妙的,不到一秒鐘,煩躁的念頭馬上消散,胸膛油然升起一股自信,勇敢去面對原本想逃避的麻煩,非常好用﹗這是因為--
我接受了困難本身,並當它是一種練習,去面對﹑去處理。
換句話說,對於困難,我們要去練習,直到精通為止。而坎卦的對應之道是「用險止險」,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唯有練習與艱難相處,適應它﹑熟悉它,艱難就不足以成為艱難。而困難越來越少,不就越來越好命嗎?有如學游泳,必須熟悉水性,便不會沈溺,還能奪牌。人生像水,有坑﹑有浪,沒有好與壞,只有順與逆。
有人認為坎卦是凶卦,其實艱難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沒有吉凶之分,只有對應之道。坎卦是兩個水卦上下疊在一起,險上加險,雙重危險,不論職場或人生不都是壞事成雙嗎?這不是人生詛咒,而是人生本相,有了這個認知,就跟著這個水上下﹑起伏,順著水流,就是好命。
結論來了,今天的職場易經筆記,給你劃兩個重點:
1. 不論人生或職場,水深火熱是本相,期待無風無雨一定事與願違。
2. 遇到任何難關,請練習與艱難相處,慢慢就能掌握水性,順著水流。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各校中文/國文系的差異和特色~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都是未知) 可是難過的是當她問我各校的中文系特色的時候我答不出來QAQ. ... 師範,師範稱為國文系一般大學是中文系,可以去看課程的比較師範比較 ... ... <看更多>
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橘子逐夢- 文學院大解密(中文系、華文系、臺文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各校 華文系的教學方向差異性較大,有的以華文教學為主、有的以廣告企劃與傳播為主、有的以華語文學創作為主。應華系會比較偏向華語文教學,一般的華文系則比較注重華語 ... ... <看更多>
中文系各校比較 在 [討論] 中文系比較-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中興中文系和中正中文系
各位大家你們會挑哪一間就讀呢?
原因為何呢?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216.1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27992215.A.17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