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抬棺舞的配樂中世紀版本 🤣
Coffin Dance in a medieval version.
Original Music: Vicetone / Tony Igy
———————————————————————
中世紀音樂指歐洲自公元500年至1400年左右的音樂,有歌曲、器樂作品和禮儀音樂等種類。中世紀音樂是古典音樂中的一個時代,包括用於教堂的禮儀音樂(liturgical music)(亦稱為神聖音樂),以及世俗音樂、非宗教音樂。中世紀音樂的種類包括獨唱聲樂,例如額我略聖歌和合唱音樂(由多個歌手同時唱歌的音樂)、獨奏器樂、以及同時使用人聲和樂器的音樂(人聲通常配合樂器伴奏)。在天主教彌撒期間,出家人會頌唱著額我略聖歌。彌撒是耶穌基督最後的晚餐的重現,目的是為人與神之間提供精神聯繫。這種聯繫的一部分是通過音樂建立的。
中世紀始於五世紀,自西羅馬帝國淪陷開始,大約結束於十五世紀初。要劃分出中世紀末期(Dates of classical music eras)和文藝復興音樂早期並不容易,因為不同地區的音樂趨勢在不同時期開始變化。本文所定的時期是音樂學家通常採用的時期。中世紀時期為音樂記譜法和音樂理論等准則奠定了基礎,後來這些準則對古典音樂在共曉時期(擁有特有的主流音樂模式和一些約定俗成慣例的音樂時期)約定俗成的規範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1600-1750年的巴洛克音樂作曲家,例如巴赫;18世紀古典主義音樂的作曲家,如莫扎特;和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作曲家,如瓦格納。當中最顯著的貢獻是發展了一個全面的音樂記譜法,使作曲家能夠在羊皮紙或紙上寫下他們的歌曲旋律和器樂作品。在發展音樂記譜法之前,歌曲和曲目必須「透過聆聽」來學習,口傳心授。這極大地限制了可以教授新音樂的人數,亦使音樂難以廣泛傳播到其他地區或國家。音樂記譜法的發展讓歌曲和音樂作品的傳播變得更容易,使得有更多人、更多地區能聽聞。然而,一些進階理論例如節奏、音符的定時、複音音樂(同時使用多個交織的旋律)的運用對於古典音樂的發展同樣重要。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