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研究:別再稱讚孩子「聰明 」 小心錯誤稱讚反而害了他》
★「真聰明,你真棒!」當孩子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後,爸媽常常用這句話來誇孩子,但小心孩子常被稱讚「聰明」,遇到挫折反而更容易放棄!
★英國心理學家耗時10年,研究400個孩子 : 第一輪實驗,研究人員讓孩子完成簡單拼圖遊戲後,用不同方式誇獎孩子,一組誇孩子聰明,一組誇孩子努力。第二輪實驗有兩道題目,一個容易一個簡單,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結果發現,被誇聰明的孩子都選擇簡單的題目,而被誇努力孩子,大多選擇困難的題目,事實證明,被誇聰明的孩子,為了維持聰明的稱號,害怕出錯,不敢挑戰艱難的任務。第三輪實驗,測驗的題目非常難,所有的孩子都失敗了。結果被誇聰明的孩子一蹶不振,認為自己失敗是不夠聰明,但被誇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不夠努力。
★研究認為,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孩子:聰明才是成功的關鍵,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容易讓孩子眼高手低,所以缺乏練習,抵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都很差,排斥和懼怕失敗。當孩子面對失敗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夠聰明,而不是不夠努力!
★鼓勵孩子的時候,不要再說「你真聰明,你真棒」。大人要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並且肯定。讚美孩子可以這樣說:你的樣子好認真,爸媽看到你想了很多辦法,做了很多努力,不停地嘗試,最後解決了問題。給孩子這樣的稱讚,會讓孩子感覺努力很值得,得到了認同,以後會更喜歡接受挑戰,這才是成功的奧秘。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教養大震撼】心得:誇出沒毅力-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史丹佛教授:別再對孩子說「你很聰明!」 | 媽媽經| LINE TODAY 的評價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不要誇孩子聰明!用肯定取代讚美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未來Family - 【好讀精選】常被稱讚聰明的孩子,覺得自己做不 ... 的評價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讚美小孩很重要,就算小孩不聰明也要讚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為何不能讚美小孩?不讚美的話要說什麼?用正向教養6不原則 ... 的評價
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史丹佛教授:別再稱讚孩子「聰明 」 小心錯誤稱讚反而害了他》
★小心孩子常被稱讚「聰明」,遇到挫折反而容易放棄!
★史丹佛教授說稱讚孩子「聰明」,會慢性扼殺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遇到挫折時灰心喪志、不知所措!
★誇孩子聰明等於告訴他,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研究發現,常被稱讚「你好聰明」的孩子擁有過度自信心,容易眼高手低,認為可以面對一切挑戰,所以缺乏練習,導致面對課業、競賽時表現落後,推卸失敗的原因!
★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孩子: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讓他面對失敗時,往往感到挫折而束手無策,意味被誇聰明的孩子容易陷入「
固定型思維」,比較難從挫敗中走出去!
★「你的樣子好認真!」給寶寶這樣的稱讚,孩子就算失敗也會有意願繼續挑戰,因為他經感受到,媽媽了解他想要成功的企圖心!
★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感覺命運是人生自己掌控。孩子會認為,成功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中,遭遇失敗也是人生一堂重要的課,也就是說,被誇努力的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加入寶貝幫社團: https://bobocan.cc/寶貝幫社團
⭕更多寶貝幫: https://bobocan.cc/寶貝幫官網
⭕我們加賴吧: https://bobocan.cc/賴寶貝幫
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史丹佛教授:別再對孩子說「你很聰明!」 | 媽媽經| LINE TODAY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爸媽們鼓勵孩子總是跟孩子說:「你很棒、很聰明嗎? ... 因此,要盡量避免稱讚孩子的智商,爸媽們可以用下列方式來把我們常說 ... ... <看更多>
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不要誇孩子聰明!用肯定取代讚美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了這樣的體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我幾乎不用浮誇的態度稱讚孩子「哇!你好聰明喔」取而代之的是「很棒喔!你的努力很有成效呢!」來肯定孩子的態度 ... ... <看更多>
不要 稱讚孩子聰明 在 【教養大震撼】心得:誇出沒毅力-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圖文網誌版:
https://haohaokunn.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53.html
一直很想寫為什麼這個相信RIE說的
「不過度誇獎孩子」這件事,
RIE認為不用讚美孩子,
孩子想做的事,是為了自我成就而進行的,
如果我們不斷誇讚他,
會打亂了這種自我成就的平衡,
變成為了得到讚美而去完成事情。
這個狀況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因為完成自己鎖定立下的目標,
所獲得滿足的自信,
將孩子變成需要依賴外人的肯定,
才感覺到每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這實在很可惜。
那你可以做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
當孩子完成一件事,他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時候,
用眼神給他認同,
用言語直接報導出他做出了什麼、單純報導事實。
但覺得從RIE的角度出發討論,
有點淪為經驗、感覺,我下不了筆,
總算,在【教養大震撼】裡面,
找到學術研究的支持:
過度誇獎孩子對孩子是有負面影響的,
太開心總算有理論支持了!
正在下筆寫這篇文章時,
剛好又看到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和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中分享PISA最新的資
料:
台灣學生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
目前我還沒有認真尋找關於這個現象的解釋,
但我立刻覺得這完全呼應了在【教養大震撼】提到的過度誇獎的結果。
於是就藉著PISA的結論,
和【教養大震撼】,一起來跟大家分享,
為什麼我不喜歡跳跳糖受到過度的讚美。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
許多父母認定,
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
相信自己是聰明的,
就不會畏懼挑戰。
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
赫然發現研究顯示,
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
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
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
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史丹佛的杜薇克教授是一位用職涯在反對誇獎孩子聰明的學者。
他將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分為兩組,
首先讓孩子做很簡單的測驗,
測驗後一組會收到:「不錯喔,你一定很聰明。」
另一組會收到:「不錯喔,你一定很用心。」不同的評語;
接著,讓這兩組自由學生選擇下一輪的測驗,
並且充分告知兩組學生,有簡單的和難的測驗,
那些被誇用心的學生,高達九成選擇較難的那種;
被誇聰明的學生,則大多數選擇簡單的那種。
杜薇克教授指出:
「誇小孩聰明,等於是告訴他,人比人就是在比聰明。為了看起來聰明,就別去挑戰做錯
的風險。」
所以被誇聰明的孩子,
為了避免被人說變笨,不願意挑戰難的測驗。
這群五年級的小孩,
繼續面對第三輪的測驗,
這次孩子不能選擇題目,
並且直接給她們國一程度的測驗。
當然所有學生都考不好!
但是接受兩種不同誇獎的學生,
又反應出完全不同的回饋。
被誇用心的那些,
認為自己這次一定是不夠投入,
教授分享:「他們全神貫注,變換各種方式去解題。好幾位都不經題點,自己說:『這是
我最喜歡的一次測驗。』」
被誇聰明的孩子就不同了,
他們覺得沒考好代表自己一點也不聰明。
「光看他們答題的樣子,就可以看見他們苦在心裡。直冒汗、一臉淒慘相。」
杜薇克教授繼續進行第四輪的實驗,
讓題目變得跟第一次測驗一樣簡單。
被誇用心的學生,成績有了大躍進,
比第一輪進步30%左右。然而被誇聰明的學生,
則退步了20%左右!
杜薇克教授解釋:
「強調用功努力,
等於是賦予小孩一種他可以自己控制的變數。
他們會認為,
成功是操之在我。強調天賦,
則讓小孩覺得成功不是操之在我,
也會讓小孩在面對挫折時無所適從。」
多次的實驗發現小孩不管家庭貴賤貧富,
都一樣禁不起誇聰明之後的挫折。
男女皆然,但功課好的女生卻最受不了打擊,
挫折後的退步幅度最大。
連幼稚園小孩也是,誇他們聰明也會害了他。
這個跟我看到PISA結果差不多符合,
根據學生的回答,
在計算出「害怕失敗指數(index of fear of failure)」後,
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 台灣男女學生都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女生高達0.8,男生高達0.54。
2. 第二名害怕失敗的是新加坡,女生有0.69,男生是0.31。日本、香港、澳門也是偏向
害怕失敗的國家。(都是效法美式教育的國家)
3. 美國、韓國、英國、加拿大的女學生普遍害怕失敗,但男生相對好很多。(美式誇獎
的始祖也是學生害怕失敗的國家)
4. 丹麥、瑞典、法國也有女生較害怕失敗的傾向,但比前一群國家好很多。(跟我最近
看到歐洲教育不強調過度誇獎孩子,有正向連結)
5. 荷蘭跟德國的男女生都很不怕失敗,荷蘭男學生是全世界最不怕失敗的男生。(我還
沒研究到荷蘭教育,看來這是我的下一波!)
當然大家一定很想問,
常受誇獎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應該也沒有不好到哪裡去吧?
還是真的會很可怕、變成總是選擇低成就的軟腳蝦呢?
杜薇克教授告訴我們,不會唷!
常受到誇獎的孩子會變得很計較輸贏,
更喜歡打敗別人,維持面子變成他們的頭號關心。
那麼,這樣追求贏的感覺的孩子,
到底會有什麼「問題」呢?
杜薇克教授一樣用兩組學生實驗,
學生要接受兩次測驗,測驗之間的空擋,
孩子可以選擇:
上一堂學習下一個測驗中所需要的解題新技巧,
或是選擇知道自己在第一次測驗中的成績排名。
只能二選一。
被誇獎聰明的學生,
都選擇想知道自己之前測驗中的排名,
而不是利用時間準備下一次測驗。
身為母親,我對跳跳糖的期待,
並不是他藉由打敗別人、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
我希望他很自在,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可以靠著努力走到更好的位置,
不需要像他的媽媽,這麼需要被別人肯定,
他能夠自在的與人合作,
成為別人也喜歡合作的對象。
回過頭再仔細來研究一下PISA,
看PISA如何評測『是否害怕失敗』,
連結害怕失敗是不是真的與過度誇獎有相關性,
所以,我們來研究他們作為判斷基準、問學生的主要三題:
「當我失敗了,我會擔心其他人怎麼看我。」
「當我失敗了,我很怕我其實是個沒天分的人。」
「當我失敗了,我會質疑起自己的未來規劃。」
從我的角度來看,
我認為這跟杜薇克教授在被誇獎聰明的學生上,
看到差不多的樣子回應:
「當我失敗了,我會擔心其他人怎麼看我。」
-->為了避免失敗,
我先選擇比較簡單的測驗、不要輕易挑戰困難的;
因為我想一直獲得肯定
「當我失敗了,我很怕我其實是個沒天分的人。」
-->因為決定成功與否不是靠努力,
是天生的聰明決定的,如果我失敗,
只是證實我其實很平庸;
忽略努力的力量
「當我失敗了,我會質疑起自己的未來規劃。」
-->被誇獎聰明的學生,
都選擇想知道自己之前測驗中的排名,
而不是利用時間準備下一次測驗。
其實他們真的不曾經好好腳踏實地的規劃未來,
他們每天都花時間在確認自己的排名而已。
「過於害怕失敗」,
不會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
反過來說,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是
「面對挑戰的恆心與毅力」。
那麼、到底有沒有養成孩子
「面對挑戰的恆心與毅力」的方法呢?
感謝行為研究科學家,他們已經有了答案!
羅伯・克羅寧格博士是密蘇里州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裡,
專門研究「恆心與毅力」神經迴路的專家,
他發現,當白老鼠跑迷宮抵達終點時,
故意不每次都給獎賞,有
時給、有時不給,大腦必學學會,
挫折期可以挺過去,
就可以出現經的起打擊、儘管享受成果的時間被一再拖延、擁有恆心與毅力的意志!
當我們老是誇獎孩子誇個不停,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腦袋:「我需要持續得到獎賞」的
這個化學設定。
當【教養大震撼】的作者改變自己誇獎孩子的方式,
除了剛開始作者自己在其他父母大大誇獎自己孩子時,
會感到「同儕壓力」的不自在感以外,
作者著重於「強調努力和付出」的讚賞,
他發現,其實孩子根本好得很,
也沒有「戒讚美症候群」,
孩子反而更能省思因為今天得到的讚美恨實際,
明天他該怎麼運用不同的策略去面對挑戰。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4.48.87.190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9246330.A.6B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