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G-6 草蟬 ]
最近, 說了很多關於TG-6拍攝微距的優點, 但是他當然也有一些缺點, 在拍攝微距上面, TG-6最讓我頭大的缺點, 大概就是對焦框太大, 如果是拍攝昆蟲側面的時候, 對焦框太大也無所謂, 只要移動對焦框到眼睛上, 憑藉著TG-6的景深優勢去彌補, 拍出來往往也沒有問題, 但如果是拍攝昆蟲的正面, 如這張草蟬時, 就有點問題了, 對焦框太大所以無法鎖定在複眼或者額頭上的寶石單眼上, 拍攝出來往往是吻部尖端清楚, 但複眼單眼都模糊, 所以, 在拍攝這樣的畫面時, 變成需要運用焦平面的技巧, 將對焦框移到下方去對著腳對焦, 使腳和複眼在同一個焦平面上, 這樣拍攝複眼才能被動的涵蓋在景深範圍中...😅
.
另一個TG-6微距拍攝的缺點, 是閃燈回電較慢, 一般直接使用閃燈雖沒這個問題, 但當使用折射發光的FD-1拍微距的時候, 為了維持足夠的曝光量, 閃燈常常會必須全出力發光, 這時拍完一張可能都要等上幾秒, 看到閃燈回電圖示消失後, 才能再拍下一張, 對於常常需要在瞬間決勝負的生態攝影來說, 這是有點麻煩的問題, 尤其是這樣的狀態, 可能會導致你必須放棄使用閃燈連拍亂槍打鳥的拍法, 而是要專注於以一張決勝負的武士道拍法...😅
.
其三, 是在微距拍攝時, 若和單眼相機相比, TG-6邊角的畫質減損比較厲害, 這可能是小相機小鏡頭的限制, 因應這個缺點, 使用TG-6拍攝微距時, 比較適合將主體放在畫面中央, 朝向以中心點構圖的方式來發揮, 藉以避開邊角畫質下降的問題...👍
.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相機.🤔
#輕便好帶放大能力和景深雖無敵...😅
#不然單眼相機微距鏡就要完全被取代了.😅
.
Olympus Tough TG-6
Olympus FD-1
.
#TG6評測試拍 #每日一微 #微距攝影 #生態 #閃光燈 #Olympus #Stylus #Tough #TG6 #FD1 #Taiwan #Macro #Mogannia #Hebes #Cicada #台湾 #マクロ #クサゼミ #台灣 #草蟬 #蟬 #複眼 #microfourthirdsgallery #カメラ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ファインダー越しの私の世界 #東京カメラ部
不然單眼相機微距鏡就要完全被取代了 在 鴨片攝影 Akira Hs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TG-6 草蟬 ]
最近, 說了很多關於TG-6拍攝微距的優點, 但是他當然也有一些缺點, 在拍攝微距上面, TG-6最讓我頭大的缺點, 大概就是對焦框太大, 如果是拍攝昆蟲側面的時候, 對焦框太大也無所謂, 只要移動對焦框到眼睛上, 憑藉著TG-6的景深優勢去彌補, 拍出來往往也沒有問題, 但如果是拍攝昆蟲的正面, 如這張草蟬時, 就有點問題了, 對焦框太大所以無法鎖定在複眼或者額頭上的寶石單眼上, 拍攝出來往往是吻部尖端清楚, 但複眼單眼都模糊, 所以, 在拍攝這樣的畫面時, 變成需要運用焦平面的技巧, 將對焦框移到下方去對著腳對焦, 使腳和複眼在同一個焦平面上, 這樣拍攝複眼才能被動的涵蓋在景深範圍中...😅
.
另一個TG-6微距拍攝的缺點, 是閃燈回電較慢, 一般直接使用閃燈雖沒這個問題, 但當使用折射發光的FD-1拍微距的時候, 為了維持足夠的曝光量, 閃燈常常會必須全出力發光, 這時拍完一張可能都要等上幾秒, 看到閃燈回電圖示消失後, 才能再拍下一張, 對於常常需要在瞬間決勝負的生態攝影來說, 這是有點麻煩的問題, 尤其是這樣的狀態, 可能會導致你必須放棄使用閃燈連拍亂槍打鳥的拍法, 而是要專注於以一張決勝負的武士道拍法...😅
.
其三, 是在微距拍攝時, 若和單眼相機相比, TG-6邊角的畫質減損比較厲害, 這可能是小相機小鏡頭的限制, 因應這個缺點, 使用TG-6拍攝微距時, 比較適合將主體放在畫面中央, 朝向以中心點構圖的方式來發揮, 藉以避開邊角畫質下降的問題...👍
.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相機.🤔
#輕便好帶放大能力和景深雖無敵...😅
#不然單眼相機微距鏡就要完全被取代了.😅
.
Olympus Tough TG-6
Olympus FD-1
.
#TG6評測試拍 #每日一微 #微距攝影 #生態 #閃光燈 #Olympus #Stylus #Tough #TG6 #FD1 #Taiwan #Macro #Mogannia #Hebes #Cicada #台湾 #マクロ #クサゼミ #台灣 #草蟬 #蟬 #複眼 #microfourthirdsgallery #カメラ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ファインダー越しの私の世界 #東京カメラ部
不然單眼相機微距鏡就要完全被取代了 在 手機可能完全取代相機嗎(第8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手機可能完全取代相機嗎- 我的結論,要取代單眼---- 不行.要取代消費型傻瓜相機--- 可以.你回想一下今年過年去風景區人擠人的時候, 有多少人拿消費型 ... ... <看更多>
不然單眼相機微距鏡就要完全被取代了 在 Re: [閒聊] 相機龍頭Canon怎不做手機相機元件?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這篇有點道理
近年計算攝影在手機上蓬勃發展。原本單眼相機使用者瞧不起手機,最主要的幾個理由
包括:
1.小的跟鼻屎一樣的感光元件,噪點一大堆。又,一開始手機畫素還很低時,連這點
都不用提。後來手機相機畫素慢慢趕上,普遍都有千萬畫素水準以後,噪點就變成
單眼玩家嘴手機相機主要的點之一。
2.感光元件不只是畫素,尺寸大小。元件能記錄的訊息,像是動態範圍、色彩深度,
都影響最終成像。色彩是專業單眼相機一直以來的強項,各家廠牌也都有自己的風格。
以前說的“拍人像買C家,拍風景買N家”就是這樣來的,當然另一家單眼巨頭索尼也
很有自己的特色。又,像小弟自己用的富士微單,因為感光元件的獨特排列方式,在粉絲
之間擁有所謂“富士色”的名號。
動態範圍則是攝影一直以來的大哉問。目前沒有任何感光元件可以做出人眼這樣寬廣的
動態範圍(不同來源說法差異很大,不過大概是20EV,也就是可以在同一個視野分辨出
亮度差異2^20(大概1,000,000倍)的物體或是光源),這不要說十幾年前數位相機剛剛
問世,就算是現在,相機的動態範圍也不過能做到正負5EV,也就是10EV的動態範圍,
不過是人眼的1/1000。
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單眼相機使用者要拍出高動態範圍的照片,底片時代可以用一些
特殊的沖片技巧,以及高動態範圍的底片,數位時代就靠數位後製(嚴格來說是用
無損的RAW檔而非有損壓縮的jpg檔做後製)。但一切還是取決於感光元件的能力,
這個差異本來也是構成專業相機與手機落差的一環。
3.鏡頭。單眼相機也好,微單眼也好,都有好幾家歷史悠久的專業大廠(通常包括數位
相機製造商,像C或N)在推出各種不同需求的鏡頭。有強調畫質與進光量的定焦鏡和
強調方便的變焦鏡,有誇張變形的魚眼超廣角和長焦大鳥用的大砲,有重裝備大砲,
也有極致輕便的餅乾鏡...這些不同的鏡頭讓攝影在創作上有更多可能性,同時鏡頭在
成像品質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手機相機目前為止還是以定焦鏡為主,焦段幾乎都是
攝影上一般的廣角。過去的變焦幾乎全都是數位變焦這種偽物,不然就是靠裁切來假裝。
最近一兩年手機廠才發現
咦,手機太薄塞不下變焦,又要有不同焦段,還要是真變焦...
那......我多放幾顆定焦鏡不就好了嗎?
4.散景:因為物理特性,散景這種可以讓照片一秒變專業的東西以往是單眼限定,
至少也要M43大小的感光元件才能表現出散景。手機這種又是廣角又是片幅小布拉吉
的東西是沒有散景可言的。背後原因牽涉到一些光學原理。總之手機的相機因為片幅小,
景深很長,除非微距,不然幾乎看不出所謂的散景。
但現在計算攝影讓手機可以“算出”散景,雖然效果還不如真正的散景,可是如果你是
看IG一張張滑過去,其實不會去注意散景有沒有像奶油一般滑順(蔡司鏡的拿手絕活),
還是有點二線性散景(許多日廠鏡頭的特色XD);一般人也不會去注意這個散景裡面的
光點,看鏡頭是幾枚葉片......
講直接點,很多人只會看背景有沒有暈開而已。
所以一直到最近,甚至短期的未來,手機攝影還是無法跟專業相機的攝影競爭。
但是這個現象已經在改變。
像疊圖技術和一些圖像處理演算法,已經大大加強手機相機的動態範圍和夜拍噪點。
機器學習搭配AI也讓手機上的白平衡,色彩問題得到矯正。
重點是單眼相機的使用者,想要得到一張動態範圍,色彩以及曝光等各方面令人滿意的
照片,仍然常常需要使用專業軟體,一張張調整。熟練的攝影師修一張圖就算只需要
兩分鐘,可是手機的圖像處理器可以在一秒鐘內完成,水準大概有人工修圖的六七成
甚至更高。如果你用專業相機而不會修圖,甚至直出或修出來的成品還不如手機
修出來的。
另外像是變形修正、色差、紫邊、耀光這些東西,不要說手機,數位相機也已經下了
好幾年的功夫。可是現在晶片的圖像處理能力進步神速,如果說數位修正幫助相機從
90分進步到95分,那手機相機可能是從60分進步到80分,差距自然感覺縮小了。
再加上不是每個人都有閒情逸致一張張慢慢拉。有可能我只是要po個IG,上傳後IG又
幫我壓縮一次,這樣原本斤斤計較的畫質,色域...就打了折扣。並且也不是每個人
拿到照片都先放大100%來仔細看髮絲有沒有清楚、睫毛有沒有根根分明。這大部分
是攝影師或是一些發燒友才會在乎的。
當然高品質鏡頭,全片幅甚至中片幅感光元件的需求還是會有,畢竟對專業攝影師來說,
95分跟96分就是有差。
發色,散景,“通透性”...這些東西,不同的片幅、鏡頭、相機廠牌,都會有些許不同,
可是大眾其實不會懂這些。
簡單結論,計算攝影已經讓手機跟單眼相機的差距逐漸縮小,雖然短時間內還不會超越,
可是對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來講,這差距已經縮小到有可能無視的程度了。
現在會用單眼的有幾種人:
1.想拍出"厲害"照片的人
2.專業攝影師
3.攝影是一種態度。不只用單眼,我還是堅持使用底片來攝影。
3-1.數位是邪魔歪道,只有底片才叫做真正的攝影。
對2、3類人來講,手機還是相機其實沒什麼好爭的。畢竟差異擺在那邊。
那因為世界上第一種人佔了大多數,所以...
※ 引述《WaWa3 (寂寞的麻糬)》之銘言:
: 是這樣的,小弟認真認為日本相機大廠
: 一定恨透手機的相機大放異彩
: 各種ai即時運算,完全一鍵修圖
: 什麼單眼鏡頭又大又重的都是累贅
: 如果不會用單眼的人,
: 成像結果甚至落後手機一大截
: 尤其現在各種人工智慧演算影像
: 直接算給你看,你還在那全片幅大光圈
: 一大堆設備出門很累,
: 完全沒有文青味,又宅又工具人的,
: 辣妹潮潮出門都帶iPhone,誰跟你單眼
: 然後相機元件製造
: 都被你台灣大立光寡占
: 這難道不會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嗎?
: !!!標題無[]分類者水桶三天,尤其是手機發文者須特別注意!!!
: 1-A-10.發文時,請注意標題使用恰當,若標題容易誤導他人、表達不完善以及偏離文章
: 大
: 意,則刪文,並依情節可處水桶1個月以上。
: 1-A-13.禁止發布討噓文(例如Tim哥等文章),違者刪除文章。若同ID大量張貼討噓文,經
: 警告後再犯者,則刪文並水桶1~3個月。若明顯為引戰之討噓文,依情節水桶1~3
: 個
: 月。
: ========請在發文時將以上引言刪掉,ctrl+y可刪一整行=========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4 XL.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118.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571928797.A.ECC.html
※ 編輯: kiwistar (223.137.126.115 臺灣), 10/25/2019 18:27: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