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罵一句都不可以, 那孩子如何管教?
最近各報紙都有一則使人認為不可思議的新聞,一位在台中8歲國小三年級的女童打了一個電話給113全國婦幼保護專線,控告她父親施行家暴。
家暴中心覺得事態嚴重,立即通知警察,警察很快到她家,一問之下才知因為女童要海鮮烏龍麵做晚飯,父親擺了烏龍買來羊肉炒麵,她拒吃,被父親責備;後來父親叫她上床去睡覺,她不從,又被父親責備,因此一氣之下打電話告父親家暴。
女童父親表示,他與妻子離婚後,兩個不滿10歲的女兒由他撫養,他覺得對女兒有虧欠,所以特別呵護她們,沒想到反而把女兒寵壞,得了公主病,他說未來他會調整教育方式。
這則新聞上網以後,引來100多則的回應,有人說「我小時候不吃飯,我媽會對我說『你不吃飯是你的事,但餓死了不要來找我』」;另一人說「她連老爸都敢霸凌,在學校一定是霸凌女王」,在這些回應的訊息中幾乎沒有一則是站在女童那一邊。
從快思慢想,反思孩子管教議題
最近報上另一則很熱門的新聞是由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康納曼所著,名教育家洪蘭所翻譯的《快思慢想》。
此書的主旨是述說我們有二個系統來影響我們的行為與決策。一個快的系統叫做系統一,它是我們各種直覺,當我們遇到任何事情時都會有一個很快速的直覺反應;另一個是慢的系統叫做系統二,它是要我們花力氣去思考,系統二會要求我們,根據理性與客觀的數字來判定我們系統一所做的決策是否正確。
正如那8歲女童打電話控告父親家暴是系統一的直覺反應,被父親罵了便直覺很委曲,想起班上老師說在家如受家暴時要趕快打113求助。如果她能冷靜下來使用系統二來思考一下,她父親是如何愛她,平常是如何呵護她,父親的責備是為她好,便不會打電話告家暴,而是與她的爸爸撒個嬌,說爸爸下次一定要記得幫我買海鮮麵喔,她爸爸肯定一輩子再也不會買錯麵,如此便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從這二則新聞也使我們想起今日很多家長所面對的問題——「連罵一句都不可以,那孩子如何管教?」
權威管教Vs.自由管教 何者效果佳?
目前我們常見到有二種管教孩子的方式,一種是傳統的由父母訂定規矩,小孩要去遵守,其中最極端的例子是美國華裔的虎媽與北京的虎爸,二人都非常強勢與嚴格地管教小孩,但他們的數個小孩都非常有成就,此所謂權威式的管教。
另一種是最近心理學,特別是從腦神經理論所發展出新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讓小孩自己管教自己,自己去決定如何懲罰自己或獎勵自己的行為。美國最近有一場很激烈的辯論,到底是自由式管教還是權威式管教效果較佳?
前者認為現在已是民主時代,無論在政治上、社會上、企業裡,決策都是由集體的溝通與討論後做出的決策,為什麼家裡的規矩不能經過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取得共識後,由孩子們自己決定,當他們違反了這些規則以後,該受何種處罰?
此派理論的推動者舉例說明他家中二個女孩經溝通後共同認為過當的反應是不當的行為,於是他們自己規定,每當她們有過當反應的行為時,每一分鐘過當的反應需被懲罰做一次伏地挺身。
於是,當一個女孩有過分反應時,另一女孩便會自動幫她去計算過當反應的時間,此過當反應的女孩便會很快結束她的不當行為,以免遭受更嚴重的處罰。此派學者認為此種管教方式可以幫孩子很快地建立起獨立自主,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不需大人來管教,孩子也不需要抗議大人的管教,到有一天他們離家進入社會時也不會突然發覺不知如何面對社會的各種規範,因而做出越軌的行為。
但贊成權威式管教的學者則認為小孩子不可能管教自己,父母訂定的規則他們都會去找漏洞逃避規範,要他們自己設立規則,自己決定懲罰與獎勵那是緣木求魚,是不可能的事情。
父母必須建立他們的權威,管教他們的小孩,以便他們踏入社會時知道遵守工作場所的各種規則,做一個守法的公民。孩子當然可以對父母設立的規則有意見,但是他必須先遵從規則,然後再與父母溝通,修改這些規則,使它更為合理或合乎社會的潮流。一如在過去,同性戀是不被認同的,但是現在是可以被接受的行為。
「系統二」管教 讓孩子有快樂人生
今日台灣的父母大部分是使用系統一,憑直覺的方式來管教小孩。我們可以試行邀集報章雜誌與電視媒體,一同來進行一系列專家討論,共同討論21世紀哪一種孩子管教的方式最為妥當。
讓台灣的父母不必再使用系統一的方式來管教小孩,而是從媒體與雜誌報章的專家報導取得各種不同管教小孩的方式的知識與利弊得失。
於是使用系統二理性與現代科學的知識來管教小孩,如此我們才能培養出有快樂人生、有遵守社會規則的明日優良公民,這是我們在閱讀8歲女童控告父親家暴與閱讀《快思慢想》一書後所應得到的啟示。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