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面對孤獨和沉思。
~紀伯倫
我渴望孤獨,甚至熱愛孤獨,因為我熱愛一個人追逐自我的時刻。沒有任何人自我實現的過程是在嘈雜的聚會上,自我實現需要審慎的思索、冷靜的克制和枯燥的堅持。而這些,一定是一個人的時候完成的。
~伊心
孤獨,其實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姿態,因為你懂得如何照顧自己內心的需要。一個無法跟自己獨處的人,一般不會有什麼大智慧。
~琢磨先生
取自《當你孤獨時,你能做些什麼》
*********************************
各位朋友,早安:
在今天的文章裡,我特別把兩篇摘文放在一起,包括我寫的推薦序。「孤獨」還是個稍微廣泛的詞,裡面還有不同的層次。
「我把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都自私的留給自己一個人。」
~阿宇
在這些孤獨的不同層次裡,有些美好的狀態,我只能一個人獨享。然而,在這樣的狀態裡,有時能深刻地感覺到,自己並不孤獨,與萬物同在。
過得熱鬧喧囂的人,不一定比較快樂。常保寧靜的人,也不一定就跟人疏離。
祝願您,在孤獨時懂得照顧自己的需要,那是一種自我慈愛!
.
ps. 歡迎大家參與這本書的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39560522726898/
*********************************
【文/ 摩的司機;夏至編著】
我發現當人們在講孤獨的時候常常講的不是同一個東西,似乎孤獨蘊含多重的層次,但沒有詞彙來將它們細分。
每一種孤獨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深刻,有的膚淺,有的孤獨是一種痛苦,有的孤獨是一種平靜的享受。或許它們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東西,只是人們詞彙匱乏,用一個詞語把它們歸在一起,取了同一個名字。允許我偏個題,給它們歸個類:
1.找不到分享的對象。
一個人看喜劇片,在空曠的屋子裡忍不住大笑,突然停下來的時候會感到孤獨。
一個人躺屋頂上看流星,並且那天晚上的流星特別多。
一個人煮飯一個人吃,並且發現某兩種食材搭配後意外的好吃。
一個人旅行看美麗的風景,美得你確信除了你,其他人肯定從來都沒見過。
2.找不到傾訴的對象。
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找到了說出來,他/她也不能理解。
3.別人離開了,留下了自己。
失去分享的對象,失去傾訴的對象。最理解自己的人離開了,從此再也找不到人說話。
4.不被理解,被誤解。
特別是不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或自己最喜歡的人理解的時候。
被中學老師當作有自殺傾向的問題小孩,被關到小屋子裡接受心理輔導。一心想把你拯救成弱智兒童歡樂多:「孩子,你要開心點啊,你要陽光點啊,不要悶悶不樂啊!」
自己最認真對待的事情在別人眼裡只是一個玩笑,自己當作玩笑看的事情,別人卻很當真,發現自己和在座的人不是一類人(三觀不合)。
5.被孤立,被用奇怪的眼神看待。
一個胖子被一群瘦子嘲笑,並且發現他們在互相比誰的措辭更好笑些。
捉迷藏輪到自己閉眼趴牆上數數的時候,其他人偷偷商量好瞞著你跑到池塘游泳,只剩你一個人趴在牆上數數。
幼稚園喜歡的女生對自己說:「我再也不和你好了。」然後真的再也不和你好了。
成年後類似以上的事情。
6.Leave me alone。
當找不到分享的對象時,就和自己分享。當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時,就和自己傾訴。沒有誰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
有時候孤獨是一種需要,在人群中磨合累了,感到自己需要孤獨一會兒,便自覺在人群中安靜下來,或者離開。
「當一個人孤獨時,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人類的思想一切都源於此處。孤獨者,不管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都能讓自己安靜,他都能自得其樂。」
7.生了病。
若孤獨並不一定代表痛苦的話,那麼這些孩子的孤獨一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痛苦。
8.我們生來就是孤獨的。
生命的本質就是孤獨的。不管你擁有什麼,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出現在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次空投,一次來歷不明,一次下落不明。
人來人往,浮光掠影。日常中把這世界和生活習以為常了,但某一刻會突然湧起莫名的「空投感」:你為什麼會處在此時此刻此地做這些事,和這些人說這些話?從母親肚子裡爬出來以後我們就開始迷路了。
這個世界永遠都是陌生的,理解是奢侈的,你永遠想不起來時的路。不管你擁有什麼,我們生來就是孤獨的。
***
與自己失聯的孤獨
【文/ 洪仲清】
有些詞要先區分,我們會比較好梳理自己內在的紛亂經驗。我暫且將孤獨或孤單定義成是在形體上獨自一人,這麼一來,便能從物理上的層次去理解。寂寞,是一種感受,類似空虛、難受、無聊、慌張……(在很多時候,「孤單」也被指稱為類似「寂寞」的心理感受,用自己習慣的方式理解就好)。
在刻板印象中常認為,一個人孤獨或孤單,就會寂寞。事實上,我們也很常在關係中寂寞,或者在眾聲喧嘩中寂寞,而且這種寂寞,可能更甚於在孤獨或孤單的時候。
如果把境界再打開來,相對於孤獨、孤單、寂寞,還有一種狀態,叫做「單獨」。單獨,類似「遺世而獨立」的體驗,在單獨中,自我越來越清晰,漸漸的,自我也可能消融於廣漠。 比如很多人孤獨或孤單時,會藉由手機的社群網站跟人互動。這時,即便獨處,還是在跟人相處。
以當代科技之便,除了睡覺之外,還可以選擇隨時與他人相處。喔,不一定,有些人在睡覺時,依然在夢境中跟人互動。所以即便我們在形體上是一個人,依然會在心理上關注著他人,包括注意PO文有多少人按讚?有沒有人留言?閨密在情人節又得到了什麼讓人羨慕的好禮物……這時,心神散失在外,他人的評價與期待,不斷在影響著自己的當下與未來。
心神沒有收斂在自己身上,活在他人的嘴裡,跟真實的自己失聯,這時寂寞就像野火燎原,慢慢啃食、侵擾著我們的心,而因此感覺痛苦糾結。寂寞常伴隨著失落,這是因為很多人難以獨立,還不斷向外索求著他人給予情感。
所以能「單獨」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被制約在社會寫好的劇本裡,各自扮演多重角色,在各種權利義務中打轉。單獨的人,有常人難以想像的心靈自由,然而這並非看起來能活得多精彩絢爛,表現出來時,可能反而顯得過於平凡簡單。
單獨的人所身處的平凡簡單,一般人可能還不屑一顧。那是一種斷捨離,但這會引發一般人焦慮,一般人常常奮不顧身的投入關係裡,想被社會定義,求得暫時的安心。
所以不管是不是孤獨,都容易引來寂寞,或正氣喘吁吁的奔跑在逃避寂寞的路上。即便想遠離,依然在不知不覺中靠近。能單獨,世界因此遼闊,也很難感覺寂寞。因為不管到哪裡,都有自己在一起。又或者,把自己都忘掉了,寂寞又怎麼會有地方依附呢?
要如何走向獨立或單獨?這顯然又能發展出一本書的篇幅了。不過,這本探討孤獨的書提供了心靈解方,能幫助你做到與寂寞和諧共處。祝願您,能跟自己連結,然後,在專注中忘我,片刻就好,那裡有我們的來處與歸向!
.
以上文字取自
當你孤獨時,你能做些什麼:它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你屬於哪一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028
任性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willfulpub/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三重 幼稚園 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自己有著負面的思緒和感受,對妳絕對沒有幫助。如果妳犯過錯,就去弄清楚自己錯在哪裡,對自己保持仁慈與諒解,並且決定妳將來可以用怎樣不同的方式處理問題。寬恕自己,然後往前邁進。
用負面心態懲罰自己不會帶來任何好處。這樣做只會傷害妳,同時也傷害了妳創造自己應得的成功社交生活的能力。
放手讓負面思緒與感受離開,就像洗淨妳的心靈、身體和靈魂,為好事與正向的經驗做準備。雖然尊重妳所有的感受和經驗是很重要的,但妳並不需要永遠拖著它們到處跑。如果妳這麼做,這些事情會對妳的自信、還有妳對他人的信任產生負面影響。
取自《青少女生存手冊》
************************************
各位朋友,早安:
韓國N號房的新聞讓我有些感觸,所以找了這本書來分享。
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issue/48562/homeless-women-in-taiwan?atcr=3875f8
以我的經驗來說,大部分家長花最多時間跟孩子互動的議題,主要以課業為主,像是功課、考試、升學、補習……,有些還有才藝。這也不奇怪,因為孩子的生活,基本上也都是以學習為主。
可是,跟學校課業相關的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生活教育,或者一個孩子的品格與情緒處理能力,卻只花了相對少數的時間跟孩子討論,也有可能幾乎沒討論。
我有時很納悶,但我也能理解,因為家長本身也不一定有跟孩子談相關議題的能力。不過,我們得要警惕,因為台灣也有類似的新聞。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107/1619411.htm
像我現在推薦的這本書,會比較小眾,我猜孩子也不一定有興趣,我感覺可惜。因為心理或情緒教育,在我們的文化相當不受到重視。
對我來說,一個有自信的孩子,還有具備充分社交知識的孩子,會比較能判斷網路上的危險,也比較知道要在遇到困難之後跟家人求助。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相對能臨危不亂、沉著應對。
雖然對我來說,有負面思緒與感受也沒關係,但作者帶著孩子進行的自我慈愛練習我相當贊成。這顯然對大人也有幫助,尤其是「用愛和接納療癒過去的妳」這個練習。
我想祝福正在成長中的女孩,能在安全的環境中長大,然後別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很多倒楣事,一直怪罪自己!
************************************
【文/ 露西・漢門】
十九歲的凱莉
激勵她的話:有那麼一會兒,我覺得再度像是我自己了。不是新的我,不是舊的我,就只是真正的我。
—— 蕾絲莉.泰許(Leslea Tash)
我還在念中學的時候很沒有自信,而且在社交方面自覺笨拙。從小孩到前青春期的這段轉變,對我來說並不是個美好時光。雖然我很想要有朋友,但對於交朋友這件事還是退縮不前,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有任何特別之處—妳懂的,我沒有別的小孩會喜歡的地方。我有個朋友海莉,我從幼稚園就認識她了,我們會一起出去。除此之外,我其實沒怎麼拓展我的社交生活。
在升高一前的夏天,我下定決心到了高中,事情一定要有所不同。我決定要確保我脫離自己的保護殼,去經營社交生活。我還是不覺得自己有任何優點或獨特之處,但我發誓我會強迫自己去交新朋友,享受快樂的高中生活。
高一那年剛開始的時候,我在某堂課上交了我的第一個新朋友。我裝得比我實際上更友善,而她也讓人很容易跟她交談,所以我們開始一起出去玩。她有個很大的朋友團體,似乎真的很有趣又活躍,而我喜歡待在每個人身邊,尤其是在學校裡。
在學校之外,狀況就不怎麼好了,因為我得知這些跑趴的青少年從父母那裡偷酒、晚上偷溜出門,然後就只是做些對我來說很勉強的事。起初我對這一切感到既害怕又不安,但我故意忽略這一點,因為我想要被他們接納。
那年我做了些讓我後悔的事情。我定期違反宵禁,製造出一大堆跟父母之間的衝突。我跟團體裡的一、兩個女孩出了點問題,導火線是每個人都在玩樂時發生的事情(我告訴妳的是故事的簡短版),緊接著便出現許多不必要的激烈衝突,沒完沒了。再強調一次,那時我更關心的是我想要有朋友,而不是我就快要失去自己 — 我當時肯定就快變成那樣了。
我收到第一份成績單的時候,才領悟到我迷失得多厲害。我一直都是個在乎自己是否表現良好的好學生,但我失去了這一點,而且我的成績糟透了。
後來我比較少跟海莉出去,她則交了其他似乎很不錯的朋友,但說實話,我並不想花太多力氣去認識她的新朋友。對她們而言,我太冷淡了。然而有個週末,我跟海莉一起過夜,我們做了所有我們在一起時總是會做的事。我們去逛二手商店,發現很酷的東西。我們徹夜聊天。早上醒來後,我們做了香蕉巧克力脆片鬆餅,還看了一部電影。
這樣很棒,但這不只是因為我們在做的事,我感覺更像是在做我自己。海莉和我總是會對天底下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做冗長深入的談話。我們一直都是創意思考者,也是彼此很好的傾聽者,而我都忘了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海莉提醒我,我們對於上高中有多興奮,想在課堂上有良好表現,也想要結交朋友。我領悟到海莉跟她的朋友團體在一起時,她依然是她自己。更重要的是,我領悟到,就算我認為我只是跟新朋友們一起經歷正常的轉變,我其實已經忘記了我是誰,以及什麼事對我是最重要的。
我回家去,然後寫了張清單,列出我對於「舊的我」能想到的一切:我在乎學校表現,我喜歡某些簡單的樂趣,像是跟朋友去看電影、去二手商店買東西、騎腳踏車,還有出門覓食、閱讀和烘焙。我也寫下我所具備並且能貢獻給別人的所有特質。我寫下我是個好的朋友,而且我很樂於支持別人、對人有耐心。我把這一切都寫下來,而寫出這些讓我感覺比較好過、也更踏實,很有安慰效果。
我給青少女(尤其是剛進高中的新鮮人)的建議是,了解妳是什麼人,並且忠於自己。或者,如果妳因為任何理由,譬如一段關係、或者任何一種糟糕的階段而失去自己,那麼就去找回妳自己。
如果妳不喜歡自己的某個地方,妳可以在這方面做努力。而如果妳想要成長並且改變自己,這樣也很好,但前提是,絕對不要拋棄或者忘記妳是誰。別顧著吸收其他人的意見,卻沒有堅持保有讓妳變得特別、讓妳之所以是妳的那些特質。
***
放下對自己的負面想法和感受
在學習「我是誰」這條路上,許多人經歷了艱辛、尷尬、或者是很糟糕的社交時期。即便如此,就像凱莉的例子,順境與逆境都能幫助妳成長,提煉出妳的自我覺知。如果妳從有挑戰性的階段中學習,並且對往前邁進抱持正向的態度,這個說法尤其真實。
然而,許多女孩卻困在對自己與別人的負面感受中。如果社交成功起於理解到妳是誰、還有妳能貢獻些什麼,妳就需要在往前邁進之前,先放下負面感受。
要確定負面感受沒有把妳拖垮,需花點時間反思妳在社交上經歷過的艱困階段。妳記得妳感到特別不安、被排除在外或不快樂的時刻嗎?也可能負面感受是聚焦在對妳不好的其他人,或者跟妳相處不順利的人身上。請留意妳對自己和其他人所懷有的思緒與感受。
注意:「思緒」是發生在妳腦袋裡,在脖子以上的部分。「感受」是發生在妳體內,在脖子以下的部分。感受,名副其實就是妳體內的能量。當感受充滿痛楚、或者讓妳無法在生活中向前邁進時,在這些方面下功夫,讓妳可以宣洩出負面能量,是很有幫助的。
以下是凱莉在中學時對自己懷有的「負面思緒」:
•我不夠酷。
•我看起來不「對勁」,我的舉止不「對勁」。
•我不像其他青少女那麼好。
•我在其他人面前沒存在感。
•我覺得好笨拙。
以下是凱莉在中學時對自己懷有的「負面感受」:
•我覺得不安全。
•我覺得很焦慮。
•必須跟其他人互動的時候,我深感恐懼。
•我覺得尷尬又不自在。
接下來是凱莉現在的觀點:
•我對於中學時的我有溫柔的感受。
•我現在相信我既不比別人更好,但也不比別人糟。
•我不擔心自己跟別人做比較。
•我不擔心自己不夠酷。
•我確保自己在正軌上,喜歡自己並接納自己,這讓我可以保持自信,並且樂於認識其他人。
當凱莉回顧她的負面思緒與感受時,已經能夠對自己敞開心扉,並抱持宏觀的看法。
***
練習1
■ 寫下妳對自己的評價
效法凱莉的例子,寫下妳對自己所持有的思緒與感受。
妳可以在一張紙或是妳的訣竅筆記本裡寫下妳的回應。
看看妳寫下的內容。現在就是放手讓負面思緒與感受離開的時機,這樣妳就可以向前邁進,並且創造出妳想要的正向經驗。
■ 清理負面能量
放手讓負面思緒與感受離開,就像洗淨妳的心靈、身體和靈魂,為好事與正向的經驗做準備。雖然尊重妳所有的感受和經驗是很重要的,但妳並不需要永遠拖著它們到處跑。如果妳這麼做,這些事情會對妳的自信、還有妳對他人的信任產生負面影響。以下這個練習可幫助妳清理負面能量。
***
練習2
■ 用愛和接納療癒過去的妳
嘗試過這個練習的青少女表示,這能幫助她們用正面能量和樂觀取代負面能量。
•找一個有隱私且讓妳覺得舒適的地方。
•坐下來,閉上眼睛,然後做三次長而慢的呼吸。
•吸氣時,朝自己體內吸進愛與療癒的能量。
•呼氣時,釋放掉任何負面能量、痛苦或憂傷。
•繼續吸氣(吸進愛與療癒的能量)和呼氣(釋放負面能量、痛苦或憂傷),妳想要維持多久都可以。就算只做一分鐘,也會讓妳準備好進行這個練習的下一部分。
現在,想像某個版本的自己坐在妳面前,接著依照下面的指示做。選擇處於某段社交艱困時期的妳。以凱莉為例,她選擇了中學時期的自己。(之後,她又做了這個練習一次,那次她想像的是高一時的自己。)
•想像妳看起來的樣子。也許妳可以想著妳當時的穿著和髮型。在妳把這個形象的自己保留在心裡的時候,請對當時的妳—這個想要被喜愛與被接納的女孩 — 產生一種愛的感受。
•把這個屬於妳自己的形象保留在妳面前,接著長而緩慢地呼吸五次。每一次吸氣,就想像妳把愛與仁慈吸進心裡;每一次吐氣,就想像妳的心把愛照耀到當時的妳身上,也就是此刻坐在妳面前的那個形象。
•吸氣時,感覺空氣進入妳的鼻子,想像妳用心中的溫暖加熱空氣;呼氣時,想像妳把一道閃閃發亮的神奇光束,導向坐在妳面前的那個女孩。
•想像這股能量療癒了她,讓她恢復到平靜幸福的狀態。
•告訴那個女孩妳愛她,還有妳已經計畫好要向前邁進,創造一個對妳們倆都很充實且滿足的社交生活。
•伸出妳的雙臂環住她、擁抱她,直到她融入妳的心裡為止,妳會在那裡用極大的愛和安全感守護她。
任何時候只要妳需要清理對自己的負面感受,請盡情做這個練習,也請盡情使用妳選擇的任何創意方式來修改這個練習。無論讓妳感覺不好受的事情是什麼,請記得用愛照耀自己,這麼做將有助於讓事情好轉。
妳也可以用這個練習,清理妳對某個人或某些人的負面感受,甚至是某些對妳而言有著負面能量的情境。只要想像那個人、那些人或那個情境,然後把愛與仁慈的光芒照向妳想要清理的負面能量。
對自己有著負面的思緒和感受,對妳絕對沒有幫助。如果妳犯過錯,就去弄清楚自己錯在哪裡,對自己保持仁慈與諒解,並且決定妳將來可以用怎樣不同的方式處理問題。寬恕自己,然後往前邁進。
用負面心態懲罰自己不會帶來任何好處。這樣做只會傷害妳,同時也傷害了妳創造自己應得的成功社交生活的能力。
■ 創造正向心態
現在妳已經清理了某些負面思緒和感受,接下來何不創造一些正向的動能呢?學習用溫柔的方式看待妳自己和其他人,是成功社交的關鍵。
舉例來說,與其想著:「七年級真是糟透了。我是個笨拙的呆子,一個朋友也沒有。」
不如轉變成:「七年級雖然不是我過得最好的一年,但我現在比較大了,學習到很多,而我有更多力量,讓我的社交生活變得更好。」
以下有更多可以嘗試的正面想法:
•生活對我來說變得越來越好了,因為我是個好人,而且我一直在成長、改變和進步。
•我有很多可以跟其他人分享的美好特質。
•我身上有很多讓人喜愛的地方。在我過我的生活時,我會牢記這一點。我喜歡我自己,其他人也同樣喜歡我。
•遇到一些艱困時期是很正常的,但我總是在學習,而且我對於往前邁進感到很興奮。
•我接受其他人也會改變,而且通常會脫離他們所經歷的艱困階段,繼續向前邁進。
•我時時刻刻都感覺自己更加有自信。我喜歡練習正向思考。
***
練習3
■ 用正向心態激勵自己
想像更多正向的思緒,把這些想法寫在紙上或是妳的訣竅筆記本裡。妳甚至可以把它們寫在彩色索引卡上,然後把卡片放在妳的房間。想像明天早上妳抓起襪子,然後看到一張亮橙色卡片提醒妳—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美好。
有個青少女練習去實踐這個想法:「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美好。我每天都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在她練習這個想法的時候,她專注於確實把這個念頭當真,並且讓這種感覺深深地停駐在她的心靈和身體之中。讓她震驚的是,透過這個簡單的練習,她的生活就像施了魔法一樣,開始有了許多改變。這是千真萬確的,一旦妳越常練習用正面的想法和感受看待一切,它就越來越能夠變成妳的「新常態」。試試看吧!
■ 珍視過往那個受傷的妳
現在妳已清理了負面心態,正在創造正向思考的新習慣,妳就準備好去辨識出妳在社交上能夠給予的東西。知道妳自己有何特殊之處,能夠讓妳有個概念,明白妳能給予朋友什麼—或者是如同這一課前面所說的,「妳帶了什麼到派對上」。某些女孩覺得很難認可自身的良好特質。女孩們之所以可能忽略或無視於自己的優勢和良好特質,有兩種常見的理由。妳對其中任何一種理由有同感嗎?
1.對自己很嚴苛(自我批判)是妳的習慣。妳總是把焦點放在自認為是缺陷或弱點的事情上。
2.比起妳對自己的看法,妳更在意別人對妳的看法。
如果妳對上述其中一個或兩個理由感同身受,沒關係,知道妳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功課是很好的。要形成負面習慣和模式是很容易的,而改善和轉變的第一步就是先察覺到它們,接下來妳就可以用能幫助妳創造出較佳習慣的練習來取代這些負面事物。
.
以上文字取自
青少女生存手冊:認識中學女生的交友問題,協助她建立自信、處理衝突的十堂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682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