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嚴謹的禮俗,兩個人不懂相處,終究走不到永遠。」
取自今年國中會考作文六級分樣卷(文中有完整版),題目「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一個國中生能有這樣的思維,拍拍手。那不正是情竇初開、滿腦夢幻愛情的妹仔時期嘛?好啦,開玩笑,開心中學生能有察覺並接受現實的能力,儘管有點殘忍,她才幾歲。
我一直有幫忙寫婚禮攝影文案,看過不少婚禮影片,翻過不少次白眼(然後還是乖乖為了五斗米寫下違心文字)。之前就曾批評過,有個橋段是我一定會快轉的:闖關。我不懂闖關的意義,不就是在整新郎和伴郎。男人,你們真的喜歡嗎?
套絲襪、四角褲外穿、伏地挺身、喝會拉肚子的茶,令人想睡。我都覺得他們在壓抑內心的幹意,只差沒滾到嘴邊變一聲聲幹,只為了大喜之日要和氣、要領伴郎紅包不爆發。或許有人覺得,就好玩、好笑,別看那麼重,問題是就真的不好笑啊!!!尤其跟新人不熟來看,這連鬧劇都構不成。
重點是,通過這些「遊戲」,就能象徵一個男人擁有保護妳的決心、守護家的毅力、生小孩的體力(誤)?充其量讓人覺得這男的脾氣好、為了娶妳不顧一切,說到底不過是為了虛榮心,好吧,有些男人可能真有表演慾、英雄主義。只是,我好奇二十年後再回來看這支影片,不再新的新郎看到自己戴著絲襪在地上滾,是什麼心情?這些愚蠢畫面恐淪為禁忌。
有人說,這是在取悅新娘、以新娘為尊,等等,為什麼非得用這種動作強調?是否你下意識即把女性屈於新郎之下?選在這樣重要的一天透過這個儀式去跟對方親友說:「你看,我多疼這女的,我願意為了她出醜!」何須強調?一對佳偶感情好,需要證明什麼?需要向外人證明什麼?
若真要讓新娘開心,想表達誠懇、隆重地迎娶媳婦,或許就該好好修剪那些傳統儀式。而不是在拜別時,重複叮嚀「嫁過去要聽人家的話」、「要服從」、「要嫻淑乖巧」;及丟扇子、過火爐、奉茶等令人憤怒的習俗。目前10支婚禮影片,有8支都還有這些過程。
拜別父母感謝教養之恩,在所難免,但拜託父母別再有「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想法,但這攸關每個家庭從小的教育方式和思維背景,甚至是歷代的教育,不多談。只是,要提醒,你們這樣可能會讓新人難堪,並成就一支終生尷尬的影片。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沒錯,要孝順也沒錯,但不等於服從或全盤接收合理不合理的總總對待。為什麼沒人叮嚀新郎要好好侍奉岳父母?我理解父母是希望女兒被夫家疼惜,覺得聽話、懂事就能達到這目標,但這根本不是正相關。
有沒有丟那把扇子,從來跟脾氣好壞無關;有沒有奉那杯茶,也跟幸福無關。兩個人真的相愛,豈會因為那一把扇子一杯茶而改變什麼。一切都只是為了取悅有姿態的夫家,讓那些三姑六婆在旁邊淫淫笑說「乖喔!這個乖!」excuse me 在挑寵物嗎?身為父母,看到女兒這樣卑躬屈膝、為了當傳統定義的「好媳婦」變得不像原本的樣子,不心疼嗎?不委屈嗎?這就是委屈啊。
踩瓦片、過火爐如此瘋狂貶低女性的行為就不說了,看到只有把那則文案亂寫一通以示憤怒。
打了這麼多,可知我對這一切有多厭煩多氣。婚姻真的不會因為多做這些事而加倍幸福,只有疲憊;更不會因為沒做這些事而走向毀滅,招致毀滅的一向都是人類本身。
一段註定失敗的感情、兩個不懂相處的人,是不會被這些儀式「加持」的,當一夜虛華舖張的美夢結束,脫下華服,你要面對的,還是兩個人的生活,是對方、是開銷、是小孩、是雙方家庭、是工作、是自己該維持的獨立等。
我並沒有結婚,但這是我對婚姻、婚禮的想像。開開心心地結一場踏實且真實的婚,讓愛人在這天也能扎實體認到自己被祝福、被愛的幸福充滿,所有的公開都是基於真心分享,溫溫暖暖一起吃頓飯,好像很難?
新聞出處: NOWnews 今日新聞
#薰鮭魚 #好像該開一個欄目叫潑婦碎念
#wedding #tradition
三姑六婆出處 在 陳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她才不過四十出頭,丈夫因病去世,獨自拉拔著女兒長大,日子過得很苦。
後來經朋友介紹,認識了退休的他,兩個兒女都是專業人士,成了家,都搬到外頭了,老人家喪妻多年,獨個兒守著昔日喧鬧的老房子。
兩人要結婚,三姑六婆衝出來碎嘴道,這種女人要不得呀,還帶著個拖油瓶。勸不來,便把矛頭指向他,說是臨老入花叢。兒女起初都反對,但父親是有點威嚴的,脾氣也硬,太難聽的說話兒女說不出口,可是當父親的當然明白他們心中所想——一個女人好端端的,真會喜歡一個老頭子?就如《我左眼見到鬼》的台詞:「唓,有幾愛呀?愛咪係愛佢啲錢?」
然而他就是覺得她好,能處得來,自己也一把年紀了,不求再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只想有個人陪在身邊,說幾句體己的話,如此而已。
她沒唸過多少書,但也懂得人情世故四個字,別人背地裡怎麼講,她都了然,於是婚禮一切從簡,簽了紙,一家人圍著圓桌吃了頓飯,從那天起便一心一意待這個男人好,把兩個兒女視為己出,處處照料,日子久了,一切成了自然。
幾年時日就這樣過去,去年母親節,丈夫的兩個兒女回家吃飯,席間遞給她一個紅鍛盒子,裡頭是一條金鏈:「Auntie,謝謝你照顧父親,母親節快樂。」
原來日久見人心,是真有這麼一回事,她紅著眼眶說。
晚年的愛,不如年輕激烈,相處之道也許是為對方倒一杯暖水,晚上蓋一條毛氈,兩個人伴著吃飯散步,走著走著便是一輩子,這樣的相伴相知,或者甚至無關風月,外人怎麼還來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