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公共屋邨是很多港人的集體回憶,蘇屋邨內有一個70年代的屋邨單位,展示當年的模擬實況,讓人重溫那擠逼但有希望的日子。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知識份子在知識文化上的『衣不蔽體』》 ~高金素梅2020.09.04 國立台灣圖書館 謝謝主辦單位,「原住民族相關舊籍史料」的展出,來的正是時候。最近,大家都看到幾件新聞,關於歧視原住民族的新聞。 第ㄧ件是藝人羅小雲在廣播電視金鐘獎公佈入圍名單的記者會上的「吼吼吼事件」。 第二件是政大校長郭明...
「單位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單位展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單位展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單位展 在 寰雨膠事錄 國際新聞 Gaus.ee 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單位展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位展 在 Ring彗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單位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位展 在 [心得] 單位展- 看板museu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單位展 在 單位展 的評價
- 關於單位展 在 圖片擷取自單位展Facebook粉絲團- Design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單位展 在 圖片擷取自單位展Facebook粉絲團- Design - Pinterest 的評價
單位展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危機告一段落 經驗將在國際分享】
日前農委會以病毒潛伏期推估,中秋連假是這波防堵非洲豬瘟是否成功的關鍵。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今(22)日表示,「應該是已經過關了」,但仍有兩件事須補強,一是海關的邊境防守,二是養豬廚餘的管理;後續將以即時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掌握廚餘蒸煮過程。
若確定這次防堵非洲豬瘟是成功的,且國內養豬場的廚餘蒸煮均能有效監控後,農委會將把此次防堵非洲豬瘟疫病入侵的經驗,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定期會議中與會員國分享。
#非洲豬瘟 #廚餘 #廚餘養豬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7272
單位展 在 寰雨膠事錄 國際新聞 Gaus.ee 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o
單位展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知識份子在知識文化上的『衣不蔽體』》
~高金素梅2020.09.04 國立台灣圖書館
謝謝主辦單位,「原住民族相關舊籍史料」的展出,來的正是時候。最近,大家都看到幾件新聞,關於歧視原住民族的新聞。
第ㄧ件是藝人羅小雲在廣播電視金鐘獎公佈入圍名單的記者會上的「吼吼吼事件」。
第二件是政大校長郭明政在外賓面前致詞說:400年前的台灣社會,還是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
羅小雲事件讓我生氣,但這種生氣常常隨時會發生,幾十年來,錯誤的教育、隱藏的歷史、只有口號的「多元文化」,讓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尊重ㄧ直停留在只有表象、沒有內涵,即使是蔡英文總統對原住民族的道歉也是如此。2016年8月1日,小英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兩個月後總統府前的國慶大典,司儀介紹原住民族說:現在是『阿撒布魯哥』進場。『阿撒布魯』是閩南語的外來語,什麼意思?請大家自己查。
但是,國立大學校長在外賓面前的講話讓我驚訝~「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我要公開告訴政大郭明政校長:每個原住民族族群都擁有美麗的傳統文化、共有分享的生活哲學。只不過,我們被殖民了400年,土地被搶走、文物被掠奪,傳統文化被強迫斷鍊了。你可以去世界各大博物館與台灣的各博物館參觀,看看我們400年來被掠奪走的服飾文物,精緻的程度會讓你讚嘆、慚愧。
我要勸告『郭明政校長』,不要再為你的無知辯解了,用心研讀這次主辦單位展出的「原住民族相關舊籍史料」,今天下午來學習『郭明正老師』的專題講座。下ㄧ次,別再讓大家看到你在『知識文化上的衣不蔽體』。
謝謝主辦單位這次的展出,期待你們再接再厲,寄望你們能正確導正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歧視。

單位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江西省石城縣琴江大橋處於縣城中心位置,是連接琴江兩岸東西城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該橋年代已久,儘管修繕多次,但是已無法承擔該縣重要交通樞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經過專家論證和民意調查,該縣決定拆除原琴江大橋,在其原址上新建一座明清風格的現代化仿古廊橋——琴江廊橋。新建的琴江廊橋橋長151米、寬72米,是一座景觀廊橋,包括行車道、人行道、廊房三部分,其中行車道寬22米,為雙向四車道;兩側為人行道,每邊寬3米;廊房位於行車道兩側,主體為兩層,局部三層,高13.2米,佔地面積6644平方米,建築面積12500平方米。
琴江廊橋建設以「旅遊文化廊橋」為主題,極具古建築風韻,將集交通、特色商業、旅遊景觀、歷史人文為一體。該橋與江岸古寶塔、客家風情城、雍和文園、旅遊文化街交相輝映,形成琴江廊橋、塔映江心、漁舟唱晚的美景。石城是客家民系的搖籃。客家人與土著人共同開發當地,創造了極具特色的石城客家文化。石城燈會(燈彩)便是其中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據推測,燈會(燈彩)早在南唐(937~975年)就已開始在石城民間流傳,距今已曆千餘年。石城燈會(燈彩)道具、舞蹈、音樂皆美,是別具一格的戲曲表演藝術形式。燈彩有龍燈、獅燈、馬燈、蛇燈、茶籃燈、寶傘燈、牌燈、鯉魚燈、羅漢燈、蚌殼燈、船燈、八寶燈、板橋燈、麒麟送子燈等幾十種。表演時,龍燈、獅燈動作粗獷、豪放;菜籃燈輕盈、活潑、滑稽、潑辣、詼諧、靈活。音樂多為石城特有民間打擊樂,曲調以地方歌曲和贛南採茶戲音樂為主,節奏明快、悠揚悅耳。
寶福院塔位於中國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城琴江大橋東側,1957年被列為第一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作為贛州佛塔之一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福院塔建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磚構,六角七級,穿壁繞平座式,高59.9米(含塔剎)。贛州佛塔位於中國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大餘縣、信豐縣、安遠縣、石城縣,共有五座佛塔,其風格、結構相似,建造年代相近,2006年被共同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和文園坐落在寶福院塔旁,占地20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以文化旅遊產業為主題,服務、酒店、商貿、特色于一體的平臺式綜合性產業園。雍和文園整個建築富有濃郁的客家傳統風格,一樓展藏館內展示了硯臺、毛筆、奇石、根雕、字畫等眾多收藏品、工藝品、特色紀念品,二樓古玩收藏館內各種古玩琳琅滿目。

單位展 在 單位展 的推薦與評價
【 東京21_21 DESIGN SIGHT 單位展】 首次海外巡展! 本展以生活常用的「單位」為發想,以多元豐富的表現方式讓大家拋開對單位的刻板印象,用全新的觀點一起體驗單位的 ... ... <看更多>
單位展 在 圖片擷取自單位展Facebook粉絲團- Design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Nov 6, 2018 - 圖片擷取自單位展Facebook粉絲團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玩!「藝術」二字,面向廣而多元,但其實一點也不沉重,只端看你如何「玩」它,這個周末我們就來點名全 ... ... <看更多>
單位展 在 [心得] 單位展- 看板museu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以下雙線中欄位請確實填寫,以便將來網友查詢。此行可按Ctrl+y刪除 ※
==============================================================================
【展覽名稱】單位展
【展覽地點】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五號倉庫
【展期】2016.07.01 (五) - 2016.09.16 (五)
【票價】
全票 NT$ 280
學生票 NT$ 250,7歲(含)以上兒童、學生。
( 入場時需出示相關證件 )
優待票 NT$ 140 購買資格需年滿 65 歲 (含) 以上長者、身心障礙人士。
( 入場時需出示相關證件 )
免票:未滿 7 歲幼童( 幼童需持證件並由成人持票陪同進場 )
==============================================================================
※ 雙線以下開放自由發揮,發表個人blog文章者請妥善排版以便閱讀。 ※
https://blog.roodo.com/zhe18xk4/archives/58951312.html
看完展後的感想與思索。很喜歡這個展。
【單位裡,在一切都有了歸屬之時】
所有你可以眼見為憑的具體物(馬桶刷、三角錐、吉他、門牌
號碼等等大概還有一百種),都可以用單位衡量,用我們熟知
的公分公尺公里公升,給它一個名分,那是規則,一直被沿用
著。但我們都沒有想過,我們的名字也能化約成幾克的單位,
我們的單位的比較太平實太淺薄,沒有想過一馬赫能怎麼比喻
,600ml的台灣啤酒可以換算成幾杯熱炒店常用的小玻璃瓶杯,
從沒認真計數五秒鐘到底多久,命運的轉盤決定我們八字輕還
是重。
所有的單位經過精密計算,然後無懈可擊,它們感覺難以親近
,冰冷又沒有溫度,但我們把日常所有沒有想過能用單位衡量
的事物全都以單位衡量之後,發現原來類比那麼新奇,發現抽
象有了立體感,所有的樣貌彷彿站在安身立命之處。
就像張天捷說的:「我也好想策一個愛情單位展喔(單位:一
個)。起床親一個、睡覺親一個、刷牙親一個、上廁所親一個
、換衣服親一個、回頭親一個、彎腰親一個、喝水親一個、眨
眼親一個。」於是愛情由日常開始,由日常結束,然後搭配親
吻,於是有了量化的機會,於是愛變成好具體,五感全開。然
後愛這個字眼重達41.95g,不輕不重,剛好可供人類負荷。
我存在一切之中,我們存在之中變成一切,人生成了一切,人
生由單位組成,那麼我們能不能因為自己的成分而稍稍感到欣
慰,或是焦慮,這太科學了,這太不科學了。
那些見不著面公里數,那段往返的距離,那幾則半夜看見會失
眠的line訊息,吵架的下午,說再見的早晨,離補休時間的一
個半小時,被拖哨的15分鐘,所有能化約成的單位,成了我們
日子的總和,好輕又好重,像甜蜜的負荷,又如平凡的信仰。
我們忽略,或習以為常乃至看不見組成的要素,等我們意識到
又伴隨著巨大的悲傷。
我以為的自己,竟然是精準的一格,但遠遠看著又是輪廓分明
的。於是有了形狀,不再方方正正。但那些我們在乎的,抽象
的愛與自由,在生命的時間洪流裡,究竟能讓我們多麼在乎呢
?如果愛化約成我幫你鋪一百次床單、請你喝一杯飲料、幫你
抓頭髮五次、聊了一千則line訊息、互相訴苦、控管你的好友
人數、陪你去看牙醫、抱你睡覺72天......;自由變成了周休
二日、下課10分鐘、台北到高雄的距離、吃一碗豆花或粉粿冰
、聽一下午的歌、煮一頓飯的時間、閱讀一本書、和你依偎的
日子.......,我們是不是更能感受生命的逝去,而對愛與自
由備感珍惜,又或者,我們對於投以崇高信仰的愛與自由竟能
那麼輕易地被量化與破解而感到焦躁呢?
在所有一切都能被單位衡量之前,我們都還是需要保有感覺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34.1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eum/M.1471403849.A.D7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