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下面這些「內在對話」,有哪些你曾經跟自己說過**:
.
1.「完蛋了,我一定會搞砸!」
2.「算了,反正也沒人在意,我那麼認真幹嘛。」
3.「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我就是做不到?」
4.「放棄吧,反正大家也在等著看你笑話。」
.
如果你內心也常常出現這些聲音,那麼千萬不可以錯過這本書。我想來跟大家推薦我很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家Ethan Kross的作品,小時候(?)我就是唸他的Paper長大的!
.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有些時候當自己陷入情緒漩渦,你一直問自己「為什麼」,反而不會讓自己更好過,更可能被漩渦捲進去。
.
這個想法看起來有道理,但不一定真的是如此。有時候你懷抱著某種好奇,稍微後退一點點距離,想像成你在和別人對談,來看待自己的問題,這個時候問「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並不會覺得被漩渦給拉進去,這就是Ethan Kross 經典的概念「自我距離」(self distancing)*。
.
除了自我距離,在這本書當中,Kross還提出兩個相當有趣的觀點:
.
1.你內心出現的那些聲音叫做小對話(Chatter),透過一再的反芻(rumination),讓你困在負面思考當中出不來。
2.有時候你跟別人抱怨、訴苦,並不會覺得比較舒服。
.
尤其是第二個觀點,真的是讓我驚呆了,一直以來我們都鼓勵大家有事情可以跟朋友分享,找人說說自己的內心話,但是我們就忘記了,你想說的時候不一定有人要聽,有人要聽的時候他不一定會認真聽,就算他認真聽,你還是可能會一邊講、一邊在繞圈圈——這就是為什麼要有心理治療。
.
你可能會說,難道一定要靠治療嗎?有沒有可能和自己好好的對話呢?恭喜你,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這個簡報會教你六個方法,協助你在情緒低谷的時候,有很多自我責罵的聲音出現的時候,給自己一些距離,並且透過這個距離,安撫自己的情緒。只不過,我覺得這本書提供的觀點比較屬於「冷」(cold)的歷程,用稍微遠一點的距離來觀看自己,有時候不一定有被安撫的感覺。所以在書裡面還搭配了許多的肢體安撫,讓你覺得你被在乎。但倘若你覺得這些方法都沒有用,那還是建議你尋求諮商的協助。
.
當然我做的簡報只是冰山一角,書上其實提供了更多科學的根據,作者本人親身的案例故事,還有更多的方法(幫助自己的方法就有12個,幫助他人的方法有5個,讓自己可以依靠他人幫助的方法有6個,讓環境來幫助自己的方法有3個),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批評自己的人,對自己講話很負面,又常常鑽牛角尖,那麼這本新書千萬不能錯過,你可以透過它,陪著你後退幾步,安慰自己。
#有兩個不同封面的版本
獨家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838
——
一般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771
——
*參考文獻
Kross, E., Ayduk, O., & Mischel, W. (2005). When asking “why” does not hurt distinguishing rumination from reflective processing of negative emo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9), 709-715.
Kross, E., & Ayduk, O. (2011). Making meaning out of negative experiences by self-distancing.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3), 187-191.
**這些句子來自於封底的文案
@commonwealth_magazine #天下雜誌出版 #自我對話 #chatte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umination meaning 在 Rumination Meaning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Video shows what rumination means. The act of ruminating; i.e. chewing cud and other ruminants.. Deep thought or considerati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