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無意識同樣會接收每個人從生到死的所有知識。在這樣一來一往中,集體無意識得以不斷累積、並且依循著人類繁衍不斷傳承。只可惜基於無意識混沌、無秩序的本質,無意識只會在我們的意識後台運作(還是你開工作管理員都不一定找得到的那種後台),存儲其中的資訊也不像圖書館藏書那樣井井有條,而是以名為「原型」(archetype)的抽象概念存在。
原型在榮格的理論中代表著我們從集體無意識繼承的心理內容。這些在我們出生之際便無線同步、儲存在個人無意識里的海量心靈資料,因為無意識本身混沌、無秩序的特性全都是以「概念」、「意象」等抽象形式存在。
只有當原型進入個人的意識層次,才會透過圖像或特定行為出現於外在世界,例如我們的夢在榮格看來便是由具象化的原型所構成。女神異聞錄固定出現的天鵝絨房間自稱是處於「夢境與現實的狹縫之間」,或許也正因為這介於意識與無意識的奇特之處,讓我們得以在那裡操弄沒有形體的原型。
--
不羈(wild card)原本所指的是卡牌遊戲中本身不具意義、卻能成為任何一張牌的特殊存在。這無限的可能性、發展性放到塔羅牌中便是 0 號「愚者」牌的象徵。從 0 開始,不羈之人逐步容納魔術師、女教皇、女帝……最終在日月相伴下經歷審判並自省,成為圓滿無缺的「世界」。
為什麼用塔羅牌?其實在榮格看來,塔羅牌如同中國易經的卦象或其他帶有神秘學色彩的儀式,都是能讓我們與無意識世界交流的工具。榮格不但對塔羅牌有自己的詮釋,後世甚至有人據此出了榮格學派專用的塔羅牌,也算是一次功德圓滿的跨界合作(?)。
有了塔羅牌鋪墊的個體化脈絡之後,我們操控的愚者主角便要開始接觸、進而掌控代表每一張牌的原型。這個「理解」的過程在《女神異聞錄 5》中有了更加細膩的刻畫,玩家不再是仰賴機率或自行合成來得到新的人格面具,而是可以在達成特定條件后與敵對陰影「溝通」,藉此喚醒它們作為原型的本質、心甘情願成為你的一部份。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ersona archetype」的推薦目錄: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幽樹的療癒客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Carl Jung' s analytical psychology/fast educators #shorts 的評價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Pin on Totem, Persona, Archetype, and Self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Differences between Personas and Archetypes? - UX Stack ... 的評價
- 關於persona archetype 在 Persona Archetypes Community - Facebook 的評價
persona archetype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粉專把榮格心靈地圖後面的一些專有名詞打出來
我參考榮格心靈地圖本身的章節次序
重新排列一次
無意識 unconscious
在意識察覺外的心靈部分。無意識的內容由被壓抑的記憶與素材,如思想、意象及情緒等從未被察覺到的內容所組成。無意識分成個人無意識(personal unconcios)與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cious);前者包含情結,後者則有原型意象與本能類群安居其中。
心靈 psyche
包含意識、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的概括性名詞。集體無意識有時被稱為客觀的心靈,因為它不是個人的或個體的。
自我 ego
意識的中心,也就是我。
自我意識 ego-consciousness
以自我或「我」為中心,由容易被接觸的思想、記憶和感情組成的心靈部分。
情結 complex
帶有個人無意識色調的自發內容,通常是因為心靈傷害或巨痛造成。
里比多 libido
可以和「心靈能量」互換的同義詞,與「生命原力」這個哲學概念有密切關係。 里比多可被量化和測量。
原型 archetype
想像、思想或行為與生俱來的潛在模式,可以在所有時代和地方的人類身上找到。
意象 image
某項客體如父母的心靈表象或形象,不可與實際的客體混淆。
原型意象 archetype image
人類共通的心靈模式,不論是精神的或是行為的。原型意象可在個人夢境,以及如神話、神仙故事和宗教象徵等文化素材中找到。
本能 instinct
心靈能量 (或者稱里比多) 的先天來源,以身體為基礎,是由心靈中某個原型意象塑造建構的。
人格面具 persona
個人與社會間的心靈介面,它構成個人的社會認同。
陰影 shadow
性格中被排斥和不能接受的面向,它們被壓抑,形成自我之本我理想和人格面具的補償結構。
心理類型 psychological type
兩種心理態度(attitude)(內向和外向) 和四種心理功能(function)(思想、感情、感覺與直觀)中各取其一結合,形成自我意識獨特的慣性方向。
內向 introversion
一種意識的慣性態度,偏好內省以及建立對客體縝密檢視的關係。
外向 extroversion
一種意識的慣性態度,喜好積極參與客體,並縝密的檢視它們。
阿尼瑪 anima
男性無意識中永恆的女性原型意象,他連接自我意識與無意識,並具有打鋼通往本我之路的潛能。 ( 自註: 有朋友幫我解釋,簡單的說就是理想型 )
阿尼姆斯 animus
女性無意識中永恆的男性原型意象,他連接自我意識與無意識,並具有打通往本我之路的潛能。
投射作用 projection
無意識心靈內容的外顯,有時是為了防衛的目的(如陰影),有時是為了發展整合的目的(如阿尼瑪和本我)。
本我 self
所有原型意象的源頭與中心,也是我們對結構、秩序與全體與生俱來之心靈傾向的源頭與中心。
全體 wholeness
窮一生歷程之發展,對心靈的複雜性與完整性所浮現的感覺。
超越功能 transcendent function
在自我意識與無意識間,因為夢的解析和積極想所創造出來的心靈連結,所以對後半生的個體化過程是很重要的。
類靈 psychoid
指稱心靈疆界的形容詞,其中一面和身體及物質世界交接,另一面則和「精神」的領域交接。
個體化 individuation
導致對全體覺察的心靈發展過程。不要與個人主義混淆。
補償作用 compensation
自我意識與無意識尋求平衡的自律動態過程,它也孕育了個體化和朝向全體發展的進步。
同時性 synchronicity
兩個事件的有意義巧合,一項是在內心的心靈事件,另一項則是外在物理的事件。
精神官能症 neurosis
自我意識中慣性的僵化偏執態度,以防衛心態和系統的方式,把無意識內容排除在意識之外。
精神病 psychosis
自我意識被氾濫的無意識所掌控的一種狀態,經常藉認同某種原型意象來護衛自己。
persona archetype 在 幽樹的療癒客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的榮格不是你的榮格‼️
這兩年來有不少書籍、測驗、牌卡,都宣稱自己採取「榮格心理學」或「榮格理論」進行分析、人格解釋,尤其是關於「原型」這個詞。
然而讓人吃驚的是,其實這些測驗、牌卡或書籍所描述的,跟榮格當初所要傳達的已經大不相同,甚至還有許多是個人添加的延伸或誇大的資訊!
我自己對於榮格仍處於一個持續學習的階段,不少資訊都是透過與專業同儕或榮格愛好者們互相交流學習而來,在此與伙伴們分享昨天看到一則不錯的貼文,用很簡單的方式釐清所謂「12原型」到底是什麼!
原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SymbolPsyche/posts/297722377448067
#測驗很有趣畫面精美又有配樂
#但測驗結果真的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認真
#專業心理測驗其實只有符合專業資格的人才能取得
#榮格心理測驗
【不是有原型的都是榮格理論!】
最近網路上有個測驗紅起來,而且以榮格心理原型為題,https://st.music.163.com/c/rongge/index.html
我覺得榮格的名字能被廣為人知是好事,但是誤解了榮格的概念會有點可惜,所以想說來澄清一下。
【Pearson與Myss所談的原型與陰影】
上述測驗當中提到的天真者、孤兒、戰士、照顧者、追尋者、愛人者、破壞者、創造者、統治者、魔術師、智者、愚者,這十二個原型,來是於《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認識自己與重建生活的新法則見》一書,作者為 Carol S. Pearson,在書中,作者使用原型以及陰影等詞彙,也在部分段落引用榮格概念,但此書的整體架構和榮格理論關連並不大。
有另一個相近的產品叫做《心靈原型卡》,有中文化,就直接宣稱它奠基於榮格原型心理學,使用原型與光明特質與陰暗特質等概念。發明人為Caroline Myss。
因為測驗其實沿用的是Pearson的概念,因此就不再討論它,Pearson和Myss共同使用的詞彙是原型與陰影,然而他們對這兩個概念的使用和榮格分析心理學對這兩個詞彙的指涉是不同的。在Pearson和Myss原型概念理,原型變成了一種性格的典型,每一種典型有其核心特質,而核心特質可以有正負向的展現方式,而榮格的陰影概念就被借用來當作負向的性格表達方式的代名詞,就像是一般人在談論星座,會說牡羊座的可能會有衝動的缺點這樣。
【分析心理學裡的原型與陰影】
榮格的原型(Archetype)概念是說就像熊會冬眠,鮭魚會溯溪而上一樣,人類也有些集體共通的行為、認知、想像的潛在模式,那是與生俱來,且世代傳承的,呂旭亞老師說那是一種心靈的DNA,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人類就擁有,這種模式潛藏在集體潛意識當中,一代一代的累積並相傳下去,不像基因是跟在個體身上流傳,原型是存放在集體潛意識當中,但也與我們的個人意識相連,原型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上作用,但在生命的不同時刻,原型會進入到我們的個人潛意識,甚至意識當中,它是一種抽象的形式,而沒有具體實質的內容,會影響我們去組織某些經驗,也因此原型不是一種可以時時刻刻帶在身上的一組性格特質。原型也並不是只有人物,一些人類常起反覆經驗到的人物或情境都會有原型,我們還有成年禮原型,重生與復活的原型。
我們確實會被某些原型影響,但那也通常不是好事,榮格心靈地圖這樣寫道:「當自我遭遇某種原型意象時,可能會被擄獲壓制或甚至放棄想要抗拒的意念,因為這個經驗讓人覺得非常有內涵和意義。認同原型意象與能量,構成榮格對自我膨脹的定義,甚至也是精神病的定義。例如有魅力的領袖以強而有力的言詞說服群眾,並以觀念刺激行動。」
被原型擄獲在榮格的觀念裡並不是件好事,因為一個人最終是要成為他自己,也就是完成榮格所說的個體化歷程(individuation),而不是某個原型的化身。在莫瑞史丹的英雄之旅一書說個體化歷程包含分離與合體兩種運動,分離有兩個部分,一是分解個人對心靈之外的現實角色或內容所仿製的認同,二是分解奠基於心靈本身最原初及最重要的人物與對其內涵的認同,白話來說,個體化歷程是去分解掉我們對現實人物的認同仿效,也分解掉我們對潛意識原型人物的同仿效。也因此,當你在使用那些原型卡來理解自己的時候,榮格不會希望你去認同那些人物,而會希望你用其他方式找到你自己是誰,要做什麼。
相較於原型,陰影是個比較好理解的概念,榮格心靈地圖說陰影(shadow)是性格中被排斥和不能被接受的面向,它們被壓抑,成為人格面具(persona)的補償結構。榮格所說的陰影並不是以性格優缺點的角度去看待它,關鍵在於不被容許所以壓抑,無法被社會、被自我接受的性格、想法或需求,因此被壓抑到潛意識,相對於Pearson和Myss所談的陰影,榮格所談的陰影更不容易直接表現出來,當事人也更不容易去承認,我們或許可以接受自己有某些缺點,但要去接受自己的陰影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結論】
這篇文章的重點在Pearson和Myss所沿用的榮格原型、陰影的概念,並不是原來榮格所用的意思而已,我也不認為他們的書與作品有採用到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核心,我並不是在否定的書籍與工具的價值,我相信閱讀他們的著作還是能對個人有所助益,使用心靈原型卡也有助於自我認識、自我覺察,只是覺得不要就把他們的觀點當成是榮格的理論,然後沒有親炙其他榮格與榮格分析師的著作,這樣就可惜了。
上述觀念我並非原創,而是得自於在榮格讀書會臉書社團中社員給我的學習與啟發,在此一併致謝。
【參考資料】
朱侃如 譯(2009)。《榮格心靈地圖》。臺北市:立緒。
黃璧惠、魏宏晉等 譯(2012)。《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臺北市:心靈工坊。
persona archetype 在 Pin on Totem, Persona, Archetype, and Self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Save space on your device. Sign up. Save. Thoth Spiritual Connection, Baboon, Summoning, Archetypes, Persona, Religion, Spirituality,. ... <看更多>
persona archetype 在 Differences between Personas and Archetypes? - UX Stack ... 的推薦與評價
An archetype is someone who exists that fits a set of known characteristics. For a persona,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initially unknown and ... ... <看更多>
persona archetype 在 Carl Jung' s analytical psychology/fast educators #shorts 的推薦與評價
What is persona archetype according to Carl Jung? Persona in terms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of Jung. Persona is the public personalit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