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我也是看到這則消息才知道的。(不要去點連結,那份報告是要錢的,所以你看不到什麼內容的。)
新聞稿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儘管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全球 IT 的支出大幅下滑,但 IDC 預估 2020-2024 的全球儲存圈 (Global StorageSphere),也就是全球儲存的建置容量仍然會繼續成長到 8.9ZB,年複合成長率為 20.4%。儲存在全球儲存圈的資料量,大約每 4 年就會翻一倍。根據 IDC 的說法,全球儲存圈會估算橫跨 6 種媒體的儲存建置容量,以及每年儲存量的使用率或是可使用量。
除此之外,全球儲存利用率到 2024 年會達到 67.5%,較 2020 年增加 7%。雲端儲存在核心、邊緣與終端的使用上急遽增加,儲存在核心的資料在 2024 年時會達到 60%,在 2019 年時是 40%。邊緣的資料量佔比會小於 10%。在 HDD 上的資料量雖然下降但仍然是最大的部份,到 2024 年時佔比為 54%,在 2019 年時則是 60%。
有趣的部份來了,如果我們去看先前 IDC 的報告,2012 年時,IDC 預估 2020 年全球資料量會達到 40ZB,但這份新的報告則只有 6.8ZB。2017 年時,IDC 預估 2025 年的全球資料量為 163ZB,但這也與 2024 年的 8.9ZB 相差太多了。都是 IDC 的數字,到底怎麼回事?答案就是⋯⋯這是兩個不同的數字!?
比較大的數字 IDC 稱為全球資料圈 (Global DataSphere),這是估算全球有多少資料被產生,但不是所有的資料都需要被儲存下來!?比較小的數字全球儲存圈就是我們在這次新聞稿裡看到的,是估算全球橫跨包括磁碟、快閃、磁帶、光碟等 6 種儲存媒體的資料可儲存容量。以 2020 年為例,全球將有 40ZB 的資料被產生,同年全球有 6.8ZB 的資料可儲存容量;2020 年的儲存利用率是 60.5%,也就是 6.8ZB *60.5%=4.1ZB 被儲存下來,大約是 40ZB 的 1/10。
所以我們只要管小的那個數字,因為那是企業組織或消費者會花錢買儲存的原因,大的那個數字只是表明可能會有這麼多的資料被產生出來,它們有可能被儲存下來,有很大部份不會,那⋯我管它們幹嘛?嗯⋯可能有關於網路與運算,畢竟被產生出來後要傳送到某些位置,經由某些運算或判斷後再把部份資料儲存起來。
寫到這裡我都快要搞不清楚自己在寫什麼了⋯⋯,如果你看懂了⋯⋯那就算長知識了,跟我一樣。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