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 #投稿】下星期主題為「#寒冬」,歡迎讀者分享4張或以上相片,輔以簡短文字。Inbox來稿請註明題目、撰文與攝影,1月17日截稿。獲採用投稿將於禮拜一或三,在明周文化社交平台發佈。
• — — • • — —•
【I’m home?】我已回家兩年零七個月。
在第七個月,日夜埋頭苦幹的我,逐漸記起了城市機械式的冷漠無情。我寫了一首歌叫 ”i’m home(?)”:「城市 // 已埋沒我感性 // 望見思憶的兌現 // 如今卻得到永久的懷疑⋯⋯」
到了第二十四個月,一切已變得不只是自己的事。城市的故事彷如倉猝地被改編了。無法橫過的彌敦道,使在回家的路程上,連呼吸都變得困難。身邊的、城市的人都逐漸有往外走的念頭。而我,為何仍奢想停留?
2017年10月:那天颳著冷風秋雨。三年來,我的雨傘仍未能適應New England的天氣。
決心畢業後回港的我,穿著西裝平底鞋,拖著行李從普羅維登斯到紐約到波士頓應徵香港的工作。只有這幾天,香港的團隊才會在美國。熬夜練習多月,城市到城市的奔波,就是為了回家後得到穩定的收入。只有這樣,才能在城市過著舒適而有尊嚴的生活。
以前的我,花費多少金錢時間應對大學申請、SAT和ACT考試,就是為了離開,尋找學術自由與音樂夢。以前覺得人總需往外走,才能抓著無盡的機遇而成長。但為何,現今的我,玩膩了的孩子,卻嚷著要回來?這鄉愁是什麼回事?
不爭氣的Amtrak 在中途又壞了車,在Route 128滯留了一個多小時。我一邊溫習商用語言的中英對照,一邊趕著寫有關張愛玲的文學論文。但我終需狼狽地跑出車廂,被一望無際的高速公路和荒蕪淹沒。我究竟在哪裡?只知,身於異鄉。在絕望之際,我只能找到一格的訊號,發出差點沒人接的uber request,趕到波士頓。
面試後,心情比天氣更崩壞,腦海不斷重演「為何你懂得聽但不懂說普通話?你之前的那個candidate,幾分鐘就想到了solution。」天真的我,已忘了現實是什麼回事。房間裡都坐滿了多不勝數的精通英普的長春藤大學生,都懷著搬到香港這國際大都會工作的夢想。我竟忘了自己的渺小,城市的攀爬競賽。我想念的家,可能不一定也想念我,也沒有給我留下一個喘息棲身之地。當時的耳機剛播著:「曾以為有家就是安穩 // 當天氣改變世道人心 // 再溫馨都感覺似被幽禁⋯⋯」這個,究竟是誰的家?
餓了整天,我放棄了撐傘,含淚往唐人街奔跑,隔著玻璃窗凝望著中菜館內的幾家人,幸福地圍著吃點心蒸魚。隻身的我,也不敢進去,最終停在一間衛生環境被評為B+的燒味店門外,望著一條掛在面前、看似又乾又瘦的叉燒,難以解釋的思緒又再湧上心頭。聽到熟識而響亮的廣東話(「食燒味?啊妹,入嚟啦!」),此刻的我又快崩潰了。還有兩個月就能回家。
撰文、攝影:Christy Leung
#回家 #彌敦道 #唐人街 #畢業 #面試 #回流 #香港 #移民 #異鄉人 #音樂夢 #文學 #張愛玲 #離開 #自由 #選擇 #城市 #復古 #懷舊 #菲林 #filmcamera #生活 #生活日常 #徵相 #徵文 #我就是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