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earch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 :九七前後的轉變=The Identity of Hong Kong Chinese: Before and after 1997 · 鄭宏泰; 黃紹倫; Zheng, Victor W. T.; Wong, Siu-lun; · 二十一世紀.
#2. s06-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 九七前後的轉變.pdf
s06-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 九七前後的轉變.pdf. File history uploaded by 楊聰榮Edwin Tsung-Rong Yang 5 years, 10 months ago. No preview is available for s06- ...
#3. 香港市民身分認同問題之分析
11 鄭宏泰、黃紹倫,「香港華人的身分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雙月刊(香港),總第73 期. (2002 年10 月),頁74、75。
#4. 香港居民的身份認同 - 維基百科
當中政治、經濟、文化的獨特性會促使香港居民對香港人這一身份出現認同感,並視中國大陸為他者。 ...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 九七前後的轉變 (PDF). 二十一世紀.
随着九七年主权回归与殖民地色彩的退却,香港华人的身份认同理论上应该比较. 明确了,然而,实际上这问题仍困扰着不少香港华人。下文我们尝试探讨九七前后的. 「中国人」及 ...
#6. 反思香港的文化身份理論(吳偉光) - Feature
香港 人的共同經歷令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身份認同有一定的共識,例如「六七暴動」,令成長於七十年代的新一代漸漸形成「香港是我家」的歸屬感。至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 ...
#7.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 HKU Scholars Hub
Conference Paper: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 2002 · Zhongshan University. · 「五年來香港社會形勢論評」論文集, 2002, v. 1, p. 15-31 How to ...
香港華人 的身分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7); 鄭哲民(編). (1992). 美國國會之制度與運作. 台北市: 中央研究歐美研究所. 盧祖送. (2006).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73期,頁71-80。 鄭宏泰、黃紹倫。2003a。〈論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從身份證的沿革談起〉《明報月刊》38卷,5 ...
#10. 從香港本土文化看香港人意識之形成
獨立於中國而自足自存的「香港」意識及身份認同是七十年代以後的事。也因此. 香港人意識誕生於七十年代中期。開始自覺自己是香港人,本土文化也迅速茁壯. 成長。
#11. before and after the return to China (2023-06-16)
國立中山大學,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學位論文,thesis/dissertation,香港回歸前後的身份認同觀察,The observations of identities in Hong Kong- before and ...
#12. 香港電視劇與身份認同 - 政大機構典藏- 政治大學
Keywords: 港劇 身份認同 文化身份 本土意識 流行文化. Hong Kong TV series ...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第73期,頁71-84。
#13. UPI - 国际城市规划
香港: 长春社,. 2003. [4] 郑宏泰, 黄绍伦. 香港华人的身份认同:九七前后的转变[J] ...
#14. 香港华人的身份认同: 九七前后的转变: r/China_irl - Reddit
香港华人的身份认同 : 九七前后的转变 ... 讲到底就是不认同国内的制度,也不认同大陆钦点的特首,要是让他们普选特首和立法会议员,并且宣布如果搞独立就 ...
#15. 1960 年代初香港與臺灣電影中的族群對立與和解 - 南華大學
17 蕭新煌、尹寶珊,《臺灣與香港的集體認同:一九九七前的比較》(香港:香港海峽 ... 黃猷欽,〈鉛華盡洗:1980 年前後臺灣文藝電影美術設計的轉變〉,《電影欣賞學 ...
#16. 「六七暴動」與「香港人」身份意識的萌生
在六七暴動期間,香港政府和左派在文宣方面的戰況激烈9,為反擊左. 派散播不利香港政府的信息( ... 參見鄭宏泰、黃紹倫:〈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17. 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形塑與變遷 -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筆者選擇以馬華文學為分析文本,乃因為華人身份認同的變遷是一個. 比較柔性的、深層的心靈活動,在文學作品中比較容易捕捉到這類的蛛絲. 馬跡。同時,由於馬來西亞族群關係 ...
#18. 人民記憶、華人性和女性移民:以吳村的馬華電影為中心
香港 電影資料館也藏有來自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華僑血淚》拷 ... 王賡武認為「華人性」和「華人的身份認同」不易界定,但兩者 ... 她從中國移民,轉變成日本.
#19. 香港政商系譜的嬗變 從尋租和利益最大化,到政治「義務」的 ...
自此,立法和政策制定機構納入商界代表,成為了香港政治的制度特色,甚至延續到九七主權移交後。在首一百年,英國洋行大體上壟斷了這種代表權。然而, ...
#20. “认同危机”:香港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 乌有之乡
针对“市民的身份认同感”问题,香港大学自1997年以来每年通过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公开结果。 ... 香港华人的身份认同:九七前后的转变.
#21. 對話陳炳釗:你有多久沒在香港聽見「後殖民 ... - Google Groups
曾幾何時,香港文化界幾乎都在討論「後殖民」——自1980年代中英雙方開始就香港前途談判,人們開始關注香港人的「文化身份」,到九七前後,出現「文化身份」 ...
#22. 身份認同電子書 - Readmoo
內容簡介在經歷過香港重光、六七暴動、「九七」大限、雨傘運動幾波移民潮後,許多香港人又開始「密謀走難」的思緒。緊隨「反修例」風波而來的國安法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 ...
#23.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eng, W. T., & Wong, S. L. 鄭宏泰、黃紹倫(2002)︰《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 的轉變》 [Jiu-qi Qian-hou De Zhuan-bian] (Identity of Hong Kong Chinese: ...
#24. 召集人的話 - 香港政策研究所
1997 年7 月1 日以後,全港所有居民突然由英籍、其他國籍或無國籍的英國屬土居. 民身份,變為 ... 港青少年的中國公民身份認同只能根據血緣關係、文化 ...
#25. 在中國因素下香港本土意識的分歧與整合:
港的華人」或「中國人」這些多元的身分認同(multiple identities),. 「香港人」同樣也是「港澳 ... 97)。從筆者的分析來看,在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前後,面對著中.
#26. !"#$%&'()*+,-. Multiple perspectives review on Hong Kong ...
公立學校方面來說,香港的教育發展,從第二次世. 界大戰至今,已由過往以私立學校為主,轉變為以. 官津補形式存在的公辦中小學校為主,至於在九七.
#27. 香港的民主運動與面對中國:司徒華的視野與歷程 - 國立臺灣大學
<香港華人的身分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 73,71-80. Page 17 ...
#28. 自九七回歸後,香港人其實一直面對著何謂「國民身份」的思考
鄭宏泰、黃紹倫在《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中曾提出,身份認同「絕不是社會成員被動地接受某個身份的過程,而是個體主動地尋找一己社會行為意義,從而 ...
#29. 身份认同:台、港、澳的比较
探讨台、港、澳三地社会面对的不同危机与挑战时,很多人经常会提及身份认同的 ... “香港华人的身份认同:九七前后的转变”,《二十一世纪》(香港),2002年10月号, ...
#30. 夏瑛管兵:香港政治文化的嬗变:路径、趋势与启示 - 爱思想
内容提要:梳理回归前后香港政治文化的历史嬗变,可将自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 ... (如“七一游行”⑥)或社会运动事件做专门研究⑦以及有关港人身份认同的 ...
#31. 台灣與香港 - 文化研究學會
頁42-49;徐詩穎:〈香港文學與身份認同──以回歸過渡期的香港小說為 ... 鄭宏泰、黃紹倫,〈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 ...
#32. 香港公民教育的歷史發展與重要問題1
轉變 的掙扎、國族教育擴張的挑戰、人權教育漠視的憂慮等問題,配合人民政治 ... 經不合時宜,才從課程中完全摘除;一九七八年,香港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33. 香港人的国家认同与展望:基于港台海外学术成果的分析
国家的认同具有两大特性遥一是双重性袁即香港人对于政权意义以及文化/族群意义上的野中国冶在认同上 ... 表1 香港的代际差异[7] ... 香港华人的身份认同院九七前后的转.
#34. 親中?反中?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是如何開始改變的?|話鹿讀冊
本書為左岸文化出版《逆天抗命: 香港如何對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說不》,本文摘自〈第四章 中國之夢魘:香港認同之…
#35. 戴伯芬解構教育霸權: 以香港高中歷史科教科書D
本文將以文化霸權(hegemony)概念,檢視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後,中國 ... 政權下香港之高中歷史科課程內容轉變。 ... 方式吸納華人文化,減低華人的身份認同。
#36. 馬華文學的發生與發展(1919-1965) 以南來作家的身份認同 ...
評平臺。 關鍵詞:南來作家、「五四」文學的南傳、原始正義、身份認同、轉變 ... 方修,〈中國文學對馬華文學的影響─一九七○年四月五日在新大校外.
#37. 導論
圖1.1 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認同的轉變,1998–2014 (%). 資料來源:香港亞太研究所歷年調查, ... 們會將香港精神的光明面與黑暗面放回香港文化的深層結構﹙即華人文化的.
#38. 想象消亡以強調存在: 《十年》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論述
有學者將香港人本土意識的整體發展分作三波,第一波的時期為. 六十至八十年代,第二波的時期為九十年代至九七年政權過渡,第三波的時期從. 2006 至2009 一連串社會運動發起 ...
#39.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 PolyU
3.4 陳果《九七三部曲》:從公屋中尋找身份認同. ... 新一代的香港人開始從think globally 轉變成think ... 著九七年前後香港人的焦躁心態。
#40. 「中國人」與「香港人」 從《中國學生周報》 分析1960-1970 ...
身份認同 意識的轉變思潮 ... 收稿日期:2020 年7 月17 日;通過日期:2020 年9 月28 日。 ... 意圖淡化香港華人社群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意識,藉此維持.
#41. 香港身份認同的溯源與反思
香港 人'及'中國人'乃是香港華人感到最有意義的兩種身份。” 二、“香港人”的本土認同與國家認同 九七回歸,對於香港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意味著香港 ...
#42. 香港青年的中国观:民族认同与学生运动 - Academia.edu
關鍵詞:中國身份民族認同香港學生運動邊界機制象徵性資源香港近年來正在經歷一場 ... 尤其是香港政府大力推廣「普教中」時,教育局曾宣稱:「接近97% 本地人口,都以 ...
#43. 上一代人思想是如何煉成的——淺論難民心態與上一代的價值認同
由此可見,香港是一個由華人難民組成的殖民地城市。 (有關數據,可參考〈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一文,此文網上可得。)
#44. 香港簡史: 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許多學者詔為這種香港身份認同是很晚近的現象,但其實早在. 十九世紀末,香港華人把此地的秩序與繁榮,對比於中國的政局混亂和. 經濟落後, 這種香港身份認同就已紮根 ...
#45. 從「中國人」到「臺灣人」: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轉變(1995 ...
以跨域視野剖析一九九五年至二〇〇八年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轉變之作. ☆王信賢(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 ...
#46. 最後一個租界:香港變局紀事 - 博客來
全書共有十七章,將處於兩百年歷史洪流裡的香港,分作六個主要階段來討論。第一階段,以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割讓香港和九龍,其後又將新界租借99年到1997,一直到 ...
#47. 東南亞華人的認同問題: 對R. J. Coughling 雙重認同理論的再 ...
好在香港是東南亞的門戶,脈膊相通,而作者亦始終保持這方面的興. 趣,九 ... 台灣東南亞學刊7 ... 在大陸的官方政策中是概指未在居留地歸化和入藉的華人,其身份一律.
#48. 鄺健銘
遠的路,比照九七前後政治變化是不能忽略的一個起點 ... 論證香港管治從英殖靠往日殖的模式轉變。 ... 而對華人、中國人等身份缺乏想象的兩岸四地華人而言
#49. 【電影與現實】身份認同的迷失:《手捲煙》|香港華籍英兵
【電影與現實】身份認同的迷失:《手捲煙》|香港華籍英兵|九七主權移交|南亞族群|江湖 ... 以及九七前後香港的轉變 ... 這支部隊由香港華人組成.
#50. 香港人的流徙與放逐- 論回歸前後香港電影的 ... - 一個放文的地方
一九八四年中英簽署的聯合聲明(香港將於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 及八九年六四 ... 的代表作如何揭示回歸前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及他們「家」的概念的轉變。
#51. 香港民主公民的發展與公民教育
本文嘗試透過剖析香港九. 七回歸前後的政治和社會轉變,探討其中民主公民的發展,並檢視其與學校公民. 教育的關係。 香港公民發展與教育:民主化的公民. 九七年前的 ...
#52. 【圓桌】燃火時刻:那些映照歷史的香港電影 - 放映週報
從六七暴動、八九民運、九七回歸,到近日社會變化。 ... 重要的分水嶺,如《皇家香港警察的最後一夜》之〈一體兩旗〉(1999)對身份認同的闡述,一過7 ...
#53. 主权话语视角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建构 - 明德公法网
2022年6月,香港研究协会对香港市民身份认同做过调查和统计。其中,64%受访者认同自己的 ... 邓小平在会面时反复重申了香港的主权问题:“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后…
#54. 二. 國族、性別與鬼魅-論馬家輝《龍頭鳳尾》的身份認同
國族、性別與鬼魅-論馬家輝《龍頭鳳尾》的身份認同 ... 香港華人並不是從頭到尾堅決地反日抗暴;隨著環境的變化,他們的心態也有猶豫、 ... 《龍頭鳳尾》,頁97).
#55. 香港觀察:香港要實行什麼樣的資本主義? - BBC News 中文
香港 人的這次佔中運動,其實是對自己身份認同的不確定,就是香港人是什麼 ... 難道不是嗎?97年亞洲金融危機,如果不是中共力挺,香港97年之後就有 ...
#56. 我的雜種人生: 林保華回憶錄| 誠品線上
這是一本作者由共產黨的「順民」轉變為「刁民」的歷史見證;從史的誤會走向歷史的必然。 ... 寫一本回憶錄,是我一九九七年離開香港再度流亡時就有的想法了。
#57. 文化研究
而流行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其象徵意義就是我們的身份認同,「透過音樂提供身體、時間與 ... 建基於香港對中國有一種欲拒還迎,既遠且近的吊詭感覺,九七前後,香港 ...
#58. 婚姻對身分認同之影響的初探 - 選舉研究
相對的,家庭這個因素對於成人政治態度與行為的影響則較少被觸及,成人時期. 的社會化經驗是我們較不熟悉的。由單身進入婚姻是人生階段的一大轉變,並對個人日後. 的長期 ...
#59. 大馬華人等待內在演變 作者:蕭偉基 - 新大學政論專欄
在海外華人社會中,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相當獨特,因為華人佔大馬人口比例頗高,在一九五七年獨立前後,華人佔人口近四成(目前為兩成三),與馬來人不相 ...
#60. 碩士論文 - ntcuir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請華僑身份證明書,而華人是指兩岸三地以外所有旅居海外的華人,包含第一代 ...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便是於一九七七至一九七八年前後移民至日本東京,適逢.
#61. 香港回歸 - Wikiwand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共雙方均有提出「中國收回香港」的表述(粵語:中國收返 ... 催生了由「英屬香港人」到「既是香港人又是中國人」的香港居民的身份認同轉變。
#62. hk_today_c1.pdf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
和履行義務與法治精神的關係、社會政治參與,以及對香港居民的身份認同1。 ... 鄭宏泰、黃紹倫〈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2002 年第7.
#63. 教學及活動資源套教學及活動資源套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有歷史學者說:「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漸成為海外華人與中國大陸 ... 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分析影響香港人身份認同的. 因素。) 參考論點:.
#64. Trafford Hongkongers CIC:重構流散香港人身份需正確認識 ...
迄今,已有超過9 萬人申請香港英國國民(海外)簽證到英國重建家園, ... 次級身份(secondary identity),相對地流動(fluid)、轉變和有演繹空間。
#65. 香港和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建构及其思考
进入1980年代,港英当局渲染所谓的“九七大限”,给香港社会制造了恐慌和不安.在这种话语下,港人. 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意识反弹性高涨,原本作为“他者”的“自我”意识在 ...
#66. 八載風雲、誰主香江 論回歸前後權力集團之興衰 - 時代論壇
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政治; 過渡期的轉變; 董建華時代的政治風雲 ... 在香港開埠初期,政府官員全都是由英國人所擔任,後來逐漸有華人加入公務員系統。在六、七十年代, ...
#67.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凝結在1997年以前的時空 等待新詮釋 ...
Frozen in the Days Before 97': The Wait for New Interpretation at Hong ... 對於香港的集體記憶、文化和教育意義上,香港歷史和身份認同需要重新 ...
#68. 後殖民時代香港的認同失調 - 文化更新研究中心
只是英國已把香港視為殖民地來管治了,早期實施種族歧視政策,香港華人在政治上完全無權力. 與地位。 ... 97. 文藝思潮. 石衡潭:近十年來中國基督教文藝狀況與前境.
#69. 臺港頂尖大學學術交流計畫 | IICS-UST
課程主要議題包括:香港治理、社會政策與民主運動,殖民到回歸的威權治理體系,香港文化構成,冷戰 ...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70. 香港教育中身份認同的多重糾纏| 沈旭暉- 灼見名家
相信大多數人都無法否認,香港教育中的身份認同糾葛與回歸前後的轉變息息相關。 ... 《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頁71-97)。台北:師大書苑。
#71. 周八駿/推動港人國家認同需三管齊下\知微篇 - 大公網
一部分香港居民擁有雙重甚至多重國籍,同這些人的觀念不認同國家也有莫大關係。視九七前後公僕生涯一以貫之者,心中懷有不忘昔時的情感,腦中則堅持 ...
#72. 九十分鐘香港社會文化史 - 《超越新聞網》
以後香港社會的變化,都可以跟人口的漲潮退潮–多少大陸人移入香港,多少居民移離香港–拉上關系。 至於華人的社會,早期殖民地政府不單不想花大力氣去改造 ...
#73. 回歸十年前後話的對話研討會
而九七的藝術至今,香港在文化上也一直轉變,而藝術上又有些什麼轉變?所以就想可否進行一個計劃去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文獻,一開始就是這樣出發。(…)希望 ...
#74. Untitled - 青年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20 年9 月進行的調查顯示,43.9%受訪. 市民表示有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 ...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75. 羅永生:解讀香港臥底電影的情緒結構和變遷 - 虹。 - 痞客邦
臨近九七之際,香港社會對認同問題的討論,往往將香港過去被視爲文化上欠缺 ... 這裡面不單包括國籍上從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居民身份,轉變成持中華人民 ...
#76. 重寫馬華文學史
和過去兩三百年來中土人士零零散散來到南洋不同的是,十九世紀的華人南下是大規模 ... 前馬華作家(居外或移外中國作家)思考文學屬性,展現文化認同,翻譯在地知識。
#77. 政治價值觀及本土意識改變如何挑戰特區政自回歸後的管治
香港自1997年回歸後,特區政府管治及施政的支持程度不高,民間瀰漫著對施政反對的聲音,社會運動抗爭手法 ...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78. 從精英民主到主權在民:香港戰後三代民主運動 - 台灣新社會智庫
此時香港華人民眾的政治參與聚焦在廣東的政局發展,而香港華文報章則同樣重視香港和 ... 嬰兒潮世代的香港知識階層,在身份認同上是自相矛盾的一群。
#79. 陳冠中:我這一代香港人——成就與失誤 - 致知| Spark
許多成年人移民後的香港身份認同並沒有動搖,身在彼邦心在港。對我這代來說,在亞洲 ... 眼見香港持續發達和大陸的變化,九七前後回流香港的也不少。
#80. 201501-2.pdf -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對照九七前後長達數十年的香港社會變化,與香港文學之後有什麼樣的互動。 ... 構成了「九七焦慮」,這樣的焦慮,表現在對未來的不確定、經濟的擔憂、以及身份認同上。
#81. 國族化與民主化在香港問題上的展開
現代政治認同,完成香港的國族化過程,並以共同體 ... 提供了多元解釋:身份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學說 ... 而流露出對'九七大限'的恐懼。”31. 在香港回歸後的十 ...
#82. 再造香港風景:徘徊於殖民、解殖與後殖民的繪畫回應
緒言. 風景畫(landscape painting)要到十七世紀才成為一種獨立繪畫題材,及至十九世紀. 此類素材的作品和表視達至頂峯;然而至二十世紀這種形式和繪畫內容逐漸被當. 代追求 ...
#83. 全球性、民族性与本土性 - 社会学研究
... 人的文化认同展开. 了热烈的讨论。直接促成这一讨论的因素是“九七”回归。 ... 去殖民(de-colonial)的历史, 因此, 在香港人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讨论当.
#84. 拉曼大学
此文通过后殖民的理论来处理香港电影导演陈果三部九七回归后电影中. 的身份认同书写。在香港主流商业电影中,陈果的非主流电影显得鹤立鸡群,.
#85. 後CEPA 時期香港電影懷舊想像中的「本土」身份書寫(上)
電影產業及其市場環境的轉變背後是更為深層的中港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融合。 香港從「九七」前後至今在新的政治空間及身份脈絡中不斷尋求「本土」位置顯得 ...
#86. 梁宇皋、林文慶和伍連德,看大時代下星馬華僑的「中國」認同
馬來亞在1957年獨立,而在這前的當地華人身份上仍屬華僑,他們的國族認同相較於今天,是相當流動的。透過李孝式、梁宇皋、林文慶和伍連德的生命歷程, ...
#87. 一個新自由城市、兩種都市政權?
衝擊,另一則是民族國家建構(nation-building)誕生的新地域認同。當前香. 港都市治理經驗,亦可以此作為寫照。①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後,.
#88. 香港:历史、文学与认同 - PressReader
在文化认同乃至身份政治的研究上,文学作品已经日益成为反映心理归属和情感 ... 英国宣布香港欢迎华人来经商、免收关税等政策后,吸引了闭关政策下的 ...
#89. 香港是一個身分中國是一個回憶穿越時空的聯繫緊記你是誰您是 ...
香港 人的「身分認同」很奇怪,在九七回歸之前是很「中 ... 有一年比一年悲觀,但對於香港的轉變,我卻實有擔心和不安。 你談及的中國人身分,我可以說 ...
#90. 97回歸風波裡的召命 - 明光社|
問到胡牧師香港回歸前後的分別,胡牧師認為在殖民地時代,社會普遍接受統治;但回歸後, ... 名字,就是身份的認同,也是確認自己存在的最有力證據。
#91. 第三屆校際香港歷史文化考察報告比賽從港產喜劇電影解讀近半 ...
三、 從個別喜劇電影代表人物個案分析轉變中的香港生活價值 ... 身份認同問題:九七前後香港與殖民地與祖國的關係 ... 外華人打入國際、與西方平起平坐的成就感。
#92. 香港–故事- RSSing.com
歷史論述在建立身份認同(包括民族認同)上具決定性的作用: 王明柯教授的 ... 最後,廖承志領導港澳辦及新華社香港分社草擬報告,向中共中央正式建議九七年收回香港 ...
#93. 「懂事卻要裝弱智」 97年後出生的香港人為什麼恨中國?
1997年後出生的香港人,出生那一刻就被中國統治著,但為什麼,中國人的身分認同,沒有進入他們的血液裡。為什麼,年輕人依然成為香港「反送中」抗議 ...
#94. 歷史與民族認同- 香港與華南
一八四七年,. 香港一群商人在太平山街一帶的華人社區捐資興建一座文武廟,這座至今仍香火鼎. 盛的廟宇,自一八六九年跟東華三院掛鉤以來,一直到本世紀六十年代都是香港華.
#95. 身份認同與香港文化政策研究 - 第 30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30]鄭宏泰、黃紹倫:〈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2002 年 10 月號總第 73 期。[31]孫溯源:〈集體認同與國際政治——一種文化視角〉,《現代國際 ...
#96. 我地廣告 - 第 132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 :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總第七期。蕭鳳霞(1999)。香港再造:文化認同與政治差異。程美寶、趙雨樂編,香港史研究論著選輯。香港:香港公開大學 ...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在 鄺健銘 的推薦與評價
遠的路,比照九七前後政治變化是不能忽略的一個起點 ... 論證香港管治從英殖靠往日殖的模式轉變。 ... 而對華人、中國人等身份缺乏想象的兩岸四地華人而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