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在《#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中變成大人的模樣 | 流動之愛中的矛盾與奢華 // 李長潔 👫👬
.
在 #坂元裕二 的都會現代愛情中,滿滿地帶入了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反思。松隆子等角色,以40歲左右的人物設定,定義著「90年代成長」的大人,身為40代的自己,看著看著,嘴角笑著同時淚流。那些我們正在追尋的事情,或是,突然想通的事情,都在《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被愉快地呈現著。
.
該劇用一種喜劇的格式,反諷著當代人生觀與親密關係,幽默的日常重複,也透露著新自由主義的流行消費,這種「時尚感」是坂元裕二所認為的「時代的質地」,那種感覺就像是輕觸著Gucci洋裝的細柔表面:表面就是深度。
.
📌 #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
.
▶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的時代意義
▶坂元裕二的三階段作品
▶脫離傳統連帶的人際關係
▶用圈和圓構成的反覆性
▶為何是3個前夫?
▶流動的愛情
▶人生就是充滿的重複與差異
▶全員集合水餃派對
▶《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裡的時尚感
▶男人也是一種女人的裝飾
▶你想要成為一個甚麼樣的大人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unn5575ze008470m6yg24k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tw/episode/KmhwPJUDx6WkmiEIMV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euvMCr6jbIoYzVOUGTfOv?si=vGbZkamDTZaOBIDQOUCHkQ&dl_branch=1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jp/podcast/ep-50-%E5%9C%A8-%E5%A4%A7%E8%B1%86%E7%94%B0%E6%B0%B8%E4%B9%85%E5%AD%90%E8%88%87%E4%B8%89%E5%80%8B%E5%89%8D%E5%A4%AB-%E4%B8%AD%E8%AE%8A%E6%88%90%E5%A4%A7%E4%BA%BA%E7%9A%84%E6%A8%A1%E6%A8%A3-%E6%B5%81%E5%8B%95%E4%B9%8B%E6%84%9B%E4%B8%AD%E7%9A%84%E7%9F%9B%E7%9B%BE%E8%88%87%E5%A5%A2%E8%8F%AF-%E5%85%A8%E5%93%A1%E9%9B%86%E5%90%88%E6%B0%B4%E9%A4%83%E5%9C%B0%E7%8D%84%E6%B4%BE%E5%B0%8D-%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28211911
.
///// 完整論述 /////
.
編劇家坂元裕二以《最高的離婚》(2013)、《四重奏》(2017)聞名,近期收視率沒有很好、但非常值得收看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大豆田とわ子と三人の元夫,2021),真的是一部深淺合宜的好作品。在伊藤沙莉的敘事節奏中,把故事說的清新幽默,松隆子的成熟大器,岡田將生、角田晃廣、松田龍平的幼稚任性,在他們的非主流生活中,呈現自由的組合排列。作品對當代親密關係的詮釋,一方面軟性地表達一種睿智的浪漫,另一方面則指出了這個時代的各種議題,脈絡清晰細膩。
.
▓ #坂元裕二的作品
.
先談談坂元裕二好了。其實以前比較認識柴門文、野島伸司、堤幸彦、宮藤官九郎這些劇作家。一直到《#離婚萬歲》(最高の離婚)才認識坂元裕二。其實從80年代後期,坂元就已經在我們收看的日劇中了。1991年的《#東京愛情故事》,確立了他的編劇才能,那種對於細節的處理,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可以見到。
.
2007年的《#我們的教科書》,是他的第二段時期。作品風格轉向更多對社會現實的描繪,例如霸凌議題。2012年後的作品,則分成兩條路線,一條路線是《Mother》、《Woman》、《anone》,這一類以女性為主角的社會派寫實主義作品,厚重的影像與粗獷的劇情,有著滿滿的批判。另一個途徑就是《離婚萬歲》、《有問題餐廳》,這些作品時常更加輕鬆,並且將重點放在角色的對話上。
.
而近期的《#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則是第三個轉型時期。他喜歡在優雅開朗的場面中,暗藏一些社會現實的問題。也更加關注在當代人際關係上的描繪,像是戀愛、親屬、工作等,這些關係通常來去的非常快速、濃厚,在一瞬間的美好後,就轉身分道揚鑣,留下一片未完成的空白。這樣的手法,在我看來,還挺後現代的。
.
▓ #脫離傳統的社會連帶
.
坂元裕二以「非社會多數派」的邏輯,描寫著劇中的主角,像是「做廣播體操時都會不同方向」的松隆子、「人生都沒有成功過」的市川實日子、「不懂人情世故」的岡田將生、「太過人情世故」的角田晃廣、「甚麼是都沒有做」的松田龍平。其實,我們這些大人不就是這樣一路走來嗎?
.
雖然,《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是一部愛情喜劇,但全劇並非以戀愛與性愛為主軸,也沒有這麼浪漫主義。劇中的角色,同時遵守與背離傳統的血緣、戀愛、家族的關係規則,呈現著晚期現代資本主義的愛情流動。無論是大豆田的後離婚關係,或是大豆田媽媽的同性之愛,這就是現代人的愛情啊~ 同樣的主題也出現在《最高的離婚》、《Mother》等作品中。
.
▓ #人生的反覆性
.
第一話呼應著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語》,一場櫻花雨中的物體搬移;最後一話則好像《最後的情書》裡的一片美好翠綠、姊妹情深。劇作有意無意的致敬,讓松隆子的演藝看起來像是一系列人生的反覆性。
.
在《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裡,有意無意地出現很多的球、環、圈的意象,如同籃球、保齡球(還有輪流上場)、火鍋、生日蛋糕,都暗示著「反覆離婚」的流動。大豆田在第一集就說「既快樂又不安,既不安又快樂」(楽しいまま不安。不安なまま楽しい)。都表現出我們生活的本質,在新自由主義的世界裡,我們同時面對「選擇的自由」與「維繫的安全」,使得日常生活的運作於呈現一種重複性。
.
▓ #為何是3個前夫
.
3個前夫的數字「3」,也饒富意義。唯有3才能成為一個面。整部作品也瘋狂地圍繞著「3」,3次司法考試落榜的岡田將生,3次落選的父親,給助手300元買晚餐的角田晃廣,市川實日子的手機丟了3天也沒發現。太多的「3」了,呼應著人生的重複性,也強調在重複中逐漸深描的生命的立體性。
.
坂元裕二自己則是這樣解釋「3」的意義:「即使是兩個人對立,最終也必定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形態,但因為還有另一個人的存在,所以形態變得不穩定,有一種永遠不會結束的感覺。」坂元裕二,企圖運用「3」來破壞穩定與平衡,強化關係的流動性,甚至是一種「未完成」與「不完美」的結構。
.
▓ #重複與差異
.
這讓我想到法國哲學家Gilles Deleuze(1969)的作品《#差異與重複》(Différence et Répétition),從一個現象學的觀點來看,在重複之中,沒有兩個東西會真正一模一樣。世界只有重複,所謂的複製物也是新的東西,真實世界只能成為存有的過程(becoming),而沒有穩定不變的存有(being)。唯有打破律則的重複,才是真正的普遍性。
.
對於坂元裕二而言,我們的人生一方面呈現著持續的反覆性(#選擇性困難),但每次的反覆卻都包含著微小且有趣的差異。世界就像是大豆田建築設計公司所設計的旋轉梯,看起來像是一場loop,但就是會有一點點的差異。甚至有些事情儘管沒有發生,或者已經結束,但也會成為人生的一部分,像是大豆田的各種離婚,或是,《四重奏》裡的知名台詞:「沒有去過的旅行,也會成為回憶」。這成為當代社會中的一種基本心態。
.
▓ #男性對女性而言只是點綴
.
我們很快地轉進性別的角度來看本劇,坂元裕二是在捕捉當代女性的樣貌,那些在家庭關係、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職場關係、友誼關係中的女性,相對而言是比較沒有傳統社會連帶的保障(可能也是約束)。儘管大豆田說:「一個人也沒關係,但還是希望有人來照顧我」,但她依然自己努力地、傻傻地、豁然地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像是大豆田母親暗藏的女女情誼,女性真正的想要總是被隱藏或忽略。
.
然而,《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則試圖顛倒這個關係,想到三個前夫與石橋靜河等三個女性友人,在大豆田家的「全員集合地御餃子派對」,這些女生很坦然地表示了自己的慾望與釋懷,而前夫們卻只能辯解、依賴、期盼女性原諒。而大豆田的缺席,反而像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在場,對三位前夫進行嚴厲的控訴與指教。
.
▓ #大量奢華的消費主義
.
身為80年代出生的大豆田,就是反映了30-40代的這群平成時代中成長的人們。大量的品牌服裝、設計師家飾用品充斥在其中,根本就是一個大人物品的「#生活風格」型錄。像是CABaN、PRADA、GUCCI的各種顏色鮮艷的服裝(還有人把服裝集結成一個IG、或是雜誌裡說顏色鮮艷顯年輕);或是,各種昂貴的家居、雜貨、燈飾、家電品牌。
.
都透漏著一種伴隨著40年以來資本主義而來的奢華主義與消費主義。有許多網站直接提供各種品牌物品的介紹與購物網站連結給大眾,像是宣稱我們可以像大豆田一樣過生活喔~ #當代的純粹關係,就如同一種購物消費。
.
作品刻意要打造一個屬於青年(快中年)人的時尚的生活世界,強調「生活風格」(life style)操演,以「區異」(distinction)40歲世代的社會階層。在本劇充足的「時尚」氛圍中(服裝、場景、音樂、主題曲),在我看來是呼應著以資本主義運作為核心,就像西美爾在《#時尚的哲學》裡得出的,「時尚的歷史就是企圖將兩種對立傾向(適應社會群體和實現個性提升),越來越完美地調節為流行的個人與社會文化的歷史」,劇中的時尚感其實是反映著個人與集體對立的相互調節。
.
▓ #選擇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
我想,《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是一部屬於大人的作品,(雖然現在小孩也都不看日劇了),那些自己過生活也很好、沉溺在消費、無意的留白、沒有要繼續努力、很容易就在公司的競爭中被取代的心情,如果你看得心有戚戚焉,那恭喜你,在這個晚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與情感關係中,你已經成功地轉大人了。
.
從本季最後的收日率來看,也蠻有趣的,北川景子的《#離婚活動》與《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分別居二三名(第一名是東大特訓班2)。兩部日劇分別以「#離婚」與「#各自幸福」為主題,「不會因為寂寞,而去找一個人來陪」,也是顯現了晚期資本主義社會這種個人主義化的感情關係與幸福的定義。
|
📒 #參考文獻
.
1. Liu, N. T. (2015). 奢華美學: 台灣當代文學生產. 群學出版社.
2. Deleuze(1969). Différence et repetition.
3. 寺島拓幸. (2004). Simmel 流行論のゲーム. 応用社会学研究, 46, 137-148.
4. Smith, D. (2013). Zygmunt Bauman: prophet of postmodernity. John Wiley & Son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
暗 慾 男 主角 ig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盒子帶你跟著時尚精品一起去旅行DAY4
#今夜盡情狂歡來場Gucci的PartyNight
#別懷疑這小盒子就是你手上的手機
欣賞過瑰麗巴黎,今天我想將帶著大家轉機前往文藝氣息濃厚的英國。目的地是倫敦的一家Savoy Club,為今晚Party Night換上一身最靚行頭,我們即將進入—「GUCCI之夜」。
#GUCCI
Gucci Aria
https://youtu.be/H14DatRx0Uo
今年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尤其對身處台灣的我們而言感受更深。而2021也恰好是 Gucci 品牌成立的一百周年(只能說實在是太剛好了)本該歡欣鼓舞的百周年,全球卻壟罩在疫情陰影下,究竟 Gucci 要怎麼樣才能在一片低靡之中開闢一條道路呢?
GUCCI ARIA,就此誕生。
Aria (詠嘆調)這個名字來自義大利文,往往是整部歌劇最動人的橋段,設計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設定重生為主題,以慶祝 Gucci 百年誕辰。
影片開頭,男模走近一家酒吧,霓虹燈管寫著“SAVOY CLUB”。Savoy Hotel,創辦人 Guccio Gucci曾在這英國的第一家豪華酒店工作。看著名流紳士們熙來攘往,各個手提高級皮箱,如此日日薰陶下他燃起開立一家專賣馬術皮具店的夢想,那正是品牌一切的起點。 SAVOY club與紀念性數字「100」,兩個符號不時在本次服飾上出現,配上最潮夜店曲風,頗具玩味,Gucci的一百周年的確是該盛大狂歡。更有趣的是,這次大秀的音樂歌詞裡都有Gucci,甫出場就聽到Lil Pump那首痞味滿點的" Gucci Gang"還真讓我嘴角失守,Gucci 在Youtube頻道也幫大家都整理好歌單了,喜歡的話可以收藏。
為慶祝這別具意義的時刻,時裝秀追溯了在不同年代曾經爆款的靈感和剪裁:從馬術參考到好萊塢女主角,以及獨特的 Tom Ford 西裝,第一套成套紅絲絨西裝便開始向他致敬,要知道Gucci許多經典皆出自Tom Ford時期(1994 年至 2003 年擔任品牌創意總監),當年在其領導之下品牌如獲新生。體現Gucci符號的服裝不斷地搭配出現:70 年代的輪廓、束縛元素和馬術世界的明示暗示無處不在 : 馬銜鍊與馬蹬等符號、馬鞭、頭盔、盔甲背心、竹節包、綠紅綠花紋、Flora印花等等 ,由 Michele 重新詮釋、傳承經典,甚至比任何時候都更貼近品牌根源,他也希望在這回顧Gucci成立 100 週年的系列作中可以注入他對於“品牌神話”的構想。
Gucci與Balenciaga的聯名無疑是本季最大看頭之一,所有人無不引頸期盼兩大精品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Michele本人形容,每個人都是「萬物的小偷」,不過偷取的方式不同罷了。而他便是以自己的方式 “偷”走了 Demna Gvasalia 最具代表的設計,絕不只是將兩個品牌名字放在一起這麼簡單!他將Balenciaga具代表性的輪廓剪裁、斜紋 logo、pants shoes、沙漏包這些招牌單品完美融合 Gucci logo與monogram,重新用自己的語言創造出全新風貌。Michele的審美看似古怪,卻結合了歷史和當代特色。不疑有他,一系列極具風格與當代浪漫主義的服飾配件正是其審美觀的果實。Michele:「跨過此間界限,我擄獲了 Demna Gvasalia 的叛逆嚴謹和 Tom Ford 的性感張力;我潛心研究閃耀之物的人類學意義,研究織物的光亮;我讚美Gucci的馬術世界,將它變成了一個迷人的演化宇宙;我昇華了瑪麗蓮夢露的經典廓形和好萊塢的過去榮光;我打破了布爾喬亞式的拘謹魔咒和男裝密碼。」
當models魚貫而出接受完鎂光燈的洗禮,封閉的門後,有另一個空間正在等待被探索,那是 Alessandro Michele 的烏托邦 。當畫面一進入這個世界,時間彷彿慢下來了,風徐徐地吹著,人與動物、花草樹木和平自然地相處,於是人們開始相愛,開始聚集、擁抱彼此。在大秀發表後 Gucci 社群上這麼寫著:“Messages of lov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in Gucci Aria.” Michele 向世界傳遞這份訊息 :「 擁抱愛,以及我們與自然萬物的連結。」令人不禁想起影片中那顆出鏡率極高,一直被緊握在手心的水鑽心臟包,在最後一幕被model將之拋向空中,背後所隱含的寓意耐人尋味,可以肯定的是,這顆絢麗閃耀的心臟同時也是向品牌百歲慶典獻上敬意的心,而我相信它將繼續被雕琢催化,成就品牌的不朽經典。
Alessandro Michele:「在此意義上,Gucci 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駭客實驗室,充滿了入侵和變形。一個充滿污染的煉金術工廠,把一切都聯繫在一起。一個竊取和爆炸發生的場所:一個充滿火花和不可預知慾望的永恆動機。此時此刻,我以反叛之舉向傳承致以尊崇之意。因生生不息的應許只有通過不斷的進化才能更新。」
(以下圖片取自網路)
#GUCCI100歲生日快樂
#HappyBirthday
#StaySafe
☑️只有成為Y字群才能看到社團內容,現在就加入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5865080880027/
☑️立刻追蹤我的IG看更多美圖與即時動態 👉 www.instagram.com/yougunlee
Gucci
#GUCCI #GucciAria #AlessandroMichele #100thAnniversary #Fashion #Style #Fashionshow #Runway #Travel #Journey #HighFashion #Stylist #FashionDirector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暗 慾 男 主角 ig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是自私還是無私?
(文長,是很個人的內心反思,可討論但請別筆戰)
從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幼稚園開始吧,我就已經嚮往愛情了,在那連時鐘都看不懂的年紀,我就學會塞小糖果給喜歡的小男生了。這真的很奇怪,到底從哪對愛情有那麼深的嚮往啊?後來我猜是因為偶像劇吧,從小我就愛看偶像劇,從流星花園看到惡作劇之吻;從還珠格格看到懷玉公主,這全都是浪漫愛情故事啊,然後傻傻的小小的我,就相信了偶像劇的愛情,以為人真的能莫名其妙因為一個小動作愛上一個人,也以為只要付出夠多對方終究會被感動,甚至以為愛了就會是一輩子,並且為彼此付出一切也甘之如飴。
長大後,這股對愛情的信任還是如此濃厚,以為偶像劇會發生在我身上,直到去年一段戀情告終之後,我才被偶像劇重重打臉,才想著:天阿!柔安!醒醒吧!愛情根本不是那麼純然的浪漫,也一點都不簡單!偶像劇只會播出男女主角因為一瞬間的心動而愛的死去活來所以犧牲一切,卻沒演出現實的細節如何讓人崩潰,甚至生了小孩後對於育兒想法不一而天天爭吵,甚至沒說出王子公主就算在一起了,還是有可能離婚......
如果失戀可以告上法院,首先我要告上這些偶像劇,播岀不實訊息!!!
對於愛情,在前陣子的失戀裡我想了很多很多,也曾寫過不少文章,今天這則,想要探討的是——「愛情究竟自私還是無私?」
談過戀愛的信男善女,是否也從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滿心歡喜地為對方付出、想和他一起揮霍時光、想一起跑遍世界,這些究竟是因為愛對方,還是.......為了滿足自己?
我們是真心想為對方好,還是因為只要對他好,他就會多愛我一點?這些付出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方呢?
愛究竟是私還是自私?
記得前陣子瘋狂迷戀日本漫畫NANA,裡頭即將要和奈奈結婚的巧說了一句話「要愛上一個人不難,因為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只要對方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要愛上對方,其實不難。」
在這部描繪人性極為真實的漫畫裡,巧說的這句話讓我大大驚訝:難道愛情真是如此嗎?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
震撼過後的我,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在生活中每一個選擇裡尋找蛛絲馬跡,遺憾的是我發現———「是的,我是自私的。」
我發現的事實是,每一件事、每一件事、每一件事的起心動念都先是自己!我們會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思考!
然後我又發現,某些事就算你妥協了,那也只代表那件事對我而言沒有「絕對一定要怎樣」的重要性,還有一些妥協是被「道德感」所掩蓋,因為我要有品德,所以我「假裝」可以妥協,不過把自己的心探到深處,這終究是種自私,不是嗎?因為只要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大家會覺得我是好人,或是,因為我相信了這些道德規範,所以我必須這麼做,我才能對得起自己,我才能好過一點。
那天朋友突然打電話來,說她失戀了,電話那頭哭的撕心裂肺,我在電話這頭忙著安慰,她問我「你能不能來陪我?」那瞬間,我心中直接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她在大老遠的台北,而我在桃園,已經晚上八點多,而我已經洗好澡了,我的懶病讓我不想前往,但因為我們長久的友情,以及不想「破壞」我們的友情,我還是決定前往,即使心中有很多的牢騷。
是的,這就是我的內心劇場,看起來是「無私地前往」,事實上是「自私地不願我們的友情生變」,這就是看近最深處的自私。
我很誠實面對自己的心,然後看見自己滿滿的自私,那陣子的我很鑽牛角尖也很痛苦,就像抓入一個真理後,不斷的把日常所有發生的事,往真理的袋子裡塞,袋子塞得越滿,就越看清自己的黑暗面,內心就越是絕望。
為了不讓自己在深深的絕望裡待著,我找了幾位朋友談了我的發現,溫柔的他們讓我漸漸找到平衡點。
朋友告訴我「柔安,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但你可以不要把它想成是自私,你要想成『我們總習慣從自己的觀點出發』,這樣就是中性的了,而自私這個負面的詞只會讓你難受。」
再者,自私從何而來?我們打從出生一開始就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看世界,沒受過任何教育的嬰兒是最能做自己的生物,由此可知自私是人性啊。(PS. 可以去讀『自私的基因』這本書)
最後,有位朋友告訴我一句好溫柔的話:「柔安,正因為我們自私的渴求愛情、友情、親情,所以我們才懂的付出,我們用付出去交換,這正是世界美好的地方。」多麼美麗的一席話,我因此感到舒服許多。
看盡人性之後,我又想起這句話,「要愛上一個人不難,因為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只要對方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要愛上對方,其實不難。」我完完全全相信了,從此對於愛情我不再像少女一般嚮往。
愛情是自私的,我相信了,畢竟我們在一開始喜歡上對方時,就是以「自己的眼光」為標準,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自己的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我開始把愛情看成兩個各取所需的的人彼此互利共生,一起創造美妙的感覺,如此而已。
再後來,有一部再平凡不過的影片把我從如此極端的想法解救出來。
片中,年老的阿公和阿嬤一起生活,阿公患有老年癡呆症,已經不再記得阿嬤,但阿嬤還是細心的照顧阿公的生活起居,即使眼前這個你深愛的人已經不知道你是誰,即使他會對你無禮大小聲,但阿嬤還是把屎把尿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阿公。
當我看著紀錄片心裡有好多疑問......這是我認為的「自私的愛」嗎?怎麼可能對方都不認得你了,你還能做到這個地步?是不是我的想法錯了?我抱著這個可行性繼續看下去。
影片的最後,阿公過世了,阿嬤在鏡頭前哭著說:「我的另一半走了.......」說著一邊拭淚。
那瞬間,我終於懂了,原來,愛還是自私的,但因為對方是你的「另一半」啊.....
阿公和阿嬤一起生活多年,為對方付出自己的時間、心力、甚至金錢,那經年累月的龐大付出,已經把自己的一大部分分給對方了,於是對方成了你的「另一半」,所以我們是在對我們的「另一個自己」好,是自私的沒錯......我想著想著就哭了.....是自私的沒錯....但這種自私是最強大的愛啊.......
「對方是我的一部分」,有什麼樣的愛能比他還強大呢?
那一瞬間,我對愛情又燃起了希望,原來愛情根本不像我一開始想的那樣狹隘,愛情之所以美妙,是因為那會讓我們漸漸懂得付出,而大量的付出會讓對方漸漸成為另一個自己,這樣自私的愛是最無私的......
願世上有情人終能理解愛,愛自己,愛你的另一半。
——————————————————
✌️ 以 下 是 柔 安 提 供 的 服 務 ✌️
——————————————————
🧿 演 講 或 分 享 會 🧿
🧸 肖 像 畫 隨 時 來 🎎
一人一張350;兩人一張600
加背景或寵物➕200元
💈插 畫 / 設 計 接 案💈
#請看Behance作品集 #私訊討論詢價
https://www.behance.net/illustrator_traveler
🧬我的唉居IG有更多日常🧬 @roann_chen
暗 慾 男 主角 ig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Billie Eilish賣掉了自己的靈魂嗎?
來自美國民間故事的口suet, 魔鬼纏繞音樂界的傳說一直都有. 我覺得英文的用詞 ‘Selling your soul’ miu suet得最tip chit.
當一個人走到絕望的交叉路口, 魔鬼就會用那個人最大的慾望誘惑他. 代價就是在生他可以擁有世界. 但死後, 靈魂就會gwuy魔鬼擁有受地獄無盡折mo.
歷史上最出名的 ‘魔鬼交易’ 有17世紀紅peen歐洲意大利, 天才小提琴家Paganini.
有指他長相奇怪: 面色蒼白, 眼神尖銳. 拉小提琴的速度就算令到琴上的弦斷了, 他仍然可以繼續彈到.
他lum死前亦趕走幫他做last rites (臨終祈禱) 的牧師, 好像凖備魔鬼來接走他的靈魂一樣.
他走了差不多300年後, 流行音樂涉及魔鬼交易的新聞有增無減. 其實是證明人類對於成功人妒才和多疑的現象.
或者沒有那麼嚴重, 可能只是一種不理解而已. 所以今天就用一個科學方法
‘The scientific method’ 5個步驟研究一下現今樂tan的魔鬼交易事件. 我們主要看: 音樂, mv, 唱片公司.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
我們測試對象就是她
(Show Billie eilish) 大家應該有聽過這首歌吧!
最年輕, 18suey, 羸得Grammy 4個獎項的歌手.
billie的MV亦常常加入邪惡影像. 估計是自jauw或諷刺以上提到的事.
Make an observation (賣孩子做音樂)
Billie eilish 現時擁有超過62 million IG followers. 她自2015年暴漲 155倍follower數目的確hon有.其實Billie Eilish的爸爸, 媽媽和哥哥都是做娛樂圈. 大家可能以為Billie eilish是2018,19年突然從那裡爆出來.
但早於2015年她的單曲ocean eyes已經幫她吸立了Instagram有400K個follower的fans人數.
訪問中提到做音樂gam juy多年的哥哥Finneas會dok sun deng jo幫Billie做歌. 整將專輯也是在他們小時候的家錄音和完成的.
美國媒體自2018年爆出Nickelodeon兒童台製作人Dan schieder跟之前拍攝他劇集的未成年少女有ouy mui甚至yuet界的關係後一些 ‘星媽’ 賣仔女到娛樂圈名成利就的故事一一再比fan check.
極大部分星媽都是年輕的時候做不到明星, 然後自己兒女就從小訓練去完成夢想. Justin Bieber 媽媽是這些. Michael jackson爸爸曾是樂隊的吉他手.
Billie媽媽Maggie Baird是現職女演員, 更從小home-school Billie, 教她寫歌甚至2016幫她剪接MV. 一直為她po路. 很多網友覺得他們家庭一定是賣了Billie給Hollywood, sold her soul.
但可能只是她媽媽有的connection幫助到她.
ask a question
Music video weird symbolism (邪惡影像-撤旦)
第一條令我有深刻印象的Billie eilish MV是when the party’s over. 2018年近萬聖節推出的影片給我一種Poppy的感覺. 如果大家不知道Poppy是誰, 她曾有一段時間jun hum互聯網.
Youtube上post奇怪, 甚至被指有大量光明會象徵yun yue影片的.
但Billie的歌曲all good girls go to hell, 好女生都落地獄MV受到最多, 尤其宗教人士指罵. 故事開頭Billie do落天使型像dit lok凡間. 之後她走的LA街道開始juek火. 明顯是yun yu反基督教, 撒旦被趕出天堂然後dit lok凡間的故事.
Billie自細就在一所Presbyterian教堂表演. Presbyterian雖然也是基督徒的一種, 但某些教do比較不同: 列yu會allow same sex marriage. 但又不算反基督, 可能只有一些理念不同.
之後被ching ching MV的信sik是想講Global warming. 甚至頒獎典禮上表演也同樣出現火的場面, ‘火’ 背後象徵是global warming?
我相信kuw思這個MV時, do lok天使的故事一定是有參考的東西. 但有機會各個MV 只是想market一個壞女孩的型像. But ging她最出名的歌曲叫 bad guy. 所以可以接受.
form a hypothesis (假設光明會)
Billie首張專輯 ‘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 是由Interscope唱片公司發行. Interscope其他大artist有: lady gaga, Madonna, Eminem.
Interscope這間公司之前也有其下Rapper Tory Lanez出來説揭發公司大廈裡發生的各種事. 其實網上已有多人講多個大唱片公司是由光明會控制.
而跟一本由Fritz springmeirer寫 ‘the Illuminati formula..” 的書, 一個明星能達到某一個chung chee的名氣有所犠生的. 也會做一些奇怪行, 跟蜘蛛, 眼流出黑色東西一一都是有關的.
所以假設Billie真的是有做過這些yee sik加入光明會.
那MV Bury a friend?面是否能給我們最直接的答案呢?
make a prediction
Bury a friend MV劇照是專輯的封面. 白色眼睛有指是Billie 的kuey hok已失去靈魂.
MV中Billie sik yeen的角色是男主角床下底的一隻魔鬼. MV多場動作有指跟駆魔人鬼上身的畫面相似.
雖然Billie在訪問中也confirm過這是MV的koy nim.
但這些被多隻手抓住網民覺得代表是 ‘他們’ 在控制她. 明顯MV中有兩個Billie eilish. 但整個MV最黑暗的推測. 因為加入祕密組織有指是需要張自己一個朋友fung heen給他們的. MV ‘Bury a friend’ 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而片中的黑人有指是xxxtentacion, 一位已死去的rapper. 更是Billie的好朋友.
真相
xxxtentacion原名Jahseh dwayne Ricardo onfroy是於2018年6月18日在佛羅里達州駕駛時被兩名jung jup男子用槍射死. 到醫院後死亡. 跟Billie是沒有關係的.
1692年2月至1693年5月, 美國塞勒姆, 一個歷史悠久的沿海都市. 傳統而迷信的社群相信撒旦的化身會以人型, 巫婆的型式wuy hoi人間. 當時市內有兩位小女孩行為古怪. 初時3個不同女性就被囚禁, 被迫承認自己是巫婆. 不承認就處死. 指責其實人是巫婆亦能免死.
最後200人被指控. 25個處死. 之後出來dou hip説整個事件都是一埸誤會.
其實paganini的故事就是...他跟好多最功的藝術家一樣, 是5歲開始練自己的手藝. 台上一分, 台下十年功. 用一句 ‘魔鬼交易’ 去moot殺人的努力和付出. 這樣做, 真正黑心的又是誰呢?
利用Billie Eilish破解魔鬼交易的真相 | 女歌星陰謀論 (不喜勿插)
比利·埃利什, 塞勒姆審巫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