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OT之疾病了解篇
上週的文章分享了自己的故事(ADHD-ADD)
引發了一些小迴響~
所以今天要來延伸閱讀一下
究竟什麼是ADHD?
喜歡動來動去就是過動兒嗎?
常常忘東忘西就是注意不集中症嗎?
其實,要判斷成為一個疾病,要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而且影響的時間要夠長才呢喔!
以下資料及網站供大家參考!
資料來源:衛福部基隆醫院精神科
*注意力不足亞型:出現6種或6種以上注意力不足症狀,持續時間6個月以上。
*過動/衝動亞型:出現6種或6種以上過動/衝動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且注意力不足仍為重要臨床徵狀(但少於6項)
*混合型亞型:出現6種或6種以上注意力不足及過動/衝動的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大部分患有ADHD的兒童及青少年屬於此型。
***由此可知,要持續六個月以上,六種症狀,才比較可能是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喔!
1.衛福部基隆醫院精神科 ADHD衛教
https://www.kln.mohw.gov.tw/?aid=509&pid=62&page_name=detail&iid=778
2.線上自評網站
http://www.adhd.hk/web/subpage.php?mid=4
此自測結果只能提供參考,不能作診斷用途。 如有疑問,請詢問醫師或有關的專業人士。
補充:另外有些孩子其實是看不出來「過動」的,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有分三種,1.單純過動 2.單純分心 3.分心又過動,成人大多都為2.單純分心,畢竟長大了,認知跟大腦也有一定的成熟度,知道常常動來動去扭來扭去可能不太好! 但若是成人有過動的現象,不一定會反應在過動上,可能會表現在說話上,如:說話速度快、會打斷別人說話...等。
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私訊詢問我喔
職能治療師 小周老師(星星姊姊)
亞型 add 在 小人小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午餐小大人🤡分享】👉🏻6個方法,讓注意力⬆️⬆️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常被稱為「過動兒」,但並非所有孩子都是因為坐不住,喜歡跑動才是如此喔!
🔴 確認注意力問題
確認孩子是在哪方面的助一例出現了問題(如持續性助意力、集中性注意力等等),才能對症下藥。
🔴 確實讓孩子了解何謂專心
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文字、畫面,讓他們具體的知道什麼是專心。
🔴 安排有秩序、規律的生活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足,更需要有規律來讓他們建立生活習慣,熟悉下一步該做些什麼。
🔴 學習上的減量
避免孩子一直累積、形成惡性循環,可以幫孩子作業減量、考試延長時間,或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讓孩子休息、並給與孩子鼓勵。
🔴 視覺聽覺雙重強化
當要交代孩子事情時,先叫他們的名字,用聽覺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用條列的方式寫下事情,幫助孩子能夠更有條理的完成事情。
🔴 抓住黃金注意力時段,創造正面經驗
利用孩子專注力最有效率的時間點,利用此時段做注意力訓練,並且在練習過程中穿插孩子有興趣的事項增強動機。家長也要根據孩子的狀況重設訓練的起點,不要跟別人比,把目標切小一點,只要孩子這次多專注一分鐘,就給有意義的讚美,讓他們看見自己的「能」而非「不能」。
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其中有一群是屬於注意力不足亞型(ADD)的孩子,看起來安靜、木訥,剛好與「過動」形象相反。
👉文章來源:6招,讓注意力UP UP!https://goo.gl/6NiKD7
——————————————
🔴近期課程9/24(日)九月家長日【孩子你在氣什麼😡? 淺談兒童情緒行為】
🔎報名按這裡 https://goo.gl/forms/djG4DTQon4ygnkMH3
——————————————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亞型 add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會員限定》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常被稱為「過動兒」,但其中有一群注意力不足亞型(ADD)的孩子,看起來安靜、木訥,剛好與「過動」形象相反。他們上課時眼神常放空、學習效率差,卻因為不妨礙同學及老師,反而常被忽略。
比起馬上引人注意的「過動」行為,注意力不足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中較常被忽略的一個症狀。ADHD的孩子主要有三大特質:過動、衝動與注意力不足,最常出現的是三種皆有的「綜合型」,另有「過動與衝動」、「注意力不足」的兩種亞型。